中国巫文化人类学
《敦煌写本功德记辑释》收录敦煌写本功德记文书皆辑自敦煌出土文献及文物,原件分别藏于中、英、法、日、俄等国家图书馆及博物馆,此据原件缩微胶卷或照片校录,未见真迹者则尽可能参考前人已发表的录本校录。《敦煌写本功德记辑释》辑录的每件文书均标明了出处及原编号,说明出处时使用通用的中文缩写词和英文缩写词
龙凤是中华民族对自然界众多动物和天象经过多元容合而发明、展现的两种神物,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作为中国人“群体性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龙凤民俗广泛地渗入、融会、表现于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借鉴人类学、考古学、神话学、象征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以民俗学的视角和方法,对表象神奇、内容丰赡、
本书贯穿中国佛教13个宗派,记载了从东汉至明朝,1300多位高僧的修行记录。本书遴选《四朝高僧传》中的一百条名句,以名句解读的方式串联起中国佛教最重要的四个时期,介绍中国佛教史上最重要的百多位得道高僧的修行故事。 《四朝高僧传》是中国佛教目前的经典之作,贯穿中国佛教13个宗派,记载了从东汉至明朝,13
含《唯识抉择谈》讲稿附笔记一卷,由聂耦庚笔记,吕澂校订,讲稿部分后收入欧阳先生晚年亲自手订的《竟无内外学》中;《唯识讲义》讲稿附笔记共三卷,卷一亦为聂耦庚笔记,吕澂校订;卷二主要由吕澂笔记,并参考了诸同学的笔记;卷三由吕澂笔记。 《唯识讲义》三卷,大陆此后一直没出版整理本,台湾佛教出版社和香港慈氏学会分别在1978年、
本书主要收《玄奘哲学研究》的*后修订版《玄奘大师与世间净化论》,由田光烈先生长子提供电子稿,此书稿曾经作者反复修订。另收《地论师》《摄论师》《杨仁山》《欧阳竟无》《章炳麟<支那内学院缘起>书后》等五篇唯识相关的文章。
孔林片思
本书分两大部分。上古无文字,上卷“立象尽意”,通过对代表大道的符号“蹲踞式人形”的全球性研究,揭示东西方文明同源——东西方文明的基础都是原始至上天神信仰,但是东西方文明演化的路径不同;下卷从中华大道之源(王道)、中华大道之学(道统)、中华大道之用(道术)三个方面,阐发“以人为本”的中国文化,由于其内圣、外王智慧高度发展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宗喀巴大师很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藏族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历目前一直具有很高的地位和非常不错性。《菩提道次第广论(白话版)》依据藏文典籍,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翻译而成,由浅入深地从依止善知识及思维暇满人生之入道前行开始,至念死无常、思恶趣苦、思维业果等基本人天乘(下士道
这本《巴利佛教要略》里展示出,佛教的流转,带着其永恒不变的要求,更多地应归因于佛陀的原始教诲而较少可能出自其晚期的形而上学。那些原始教诲是对《奥义书》理念的一个扩展。平静的、关于应当追寻自我的学说,在佛陀的处理下,变成了一个有动力和实践的学说。他展示出一条任何以真理和正义为指导的人都能够通过并到达目的地的道路,尽管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