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心态史视阈下的秦史研究”的结项成果。纵的方面从秦人、秦国到秦朝,横的方面从秦族、秦社会各阶层、秦历史人物,纵横交错全面探讨秦人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心态、秦社会各阶层的心态、秦著名人物的心态与秦历史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部秦心态史研究的专著。秦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不同于中原各诸侯国的路径,长期处于战争环境
《三州辑略》是清朝嘉庆十一年至嘉庆十三年间担任乌鲁木齐都统的和寜撰写的关于乌鲁木齐、哈密、吐鲁番地方的志书,因三地在唐朝分别为庭州、伊州和西州,故有是名。该书史地并重,分九卷二十一门,对三地的沿革、建置、山川、屯田、户口、赋税、物产等进行了详细记述。本书对于了解和研究清代乾嘉时期新疆东部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状况,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畲族地区经济生产方式转型和社会文化变迁(04BMZ009)项目成果。分明代前期、明代后期、清代三个时段阐述东南地区畲民的社会文化生活变迁。作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的观点来建构唯物主义的历史建构理论,运用文化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复原与描述清楚自我建构他们自己的历史,建构他们的社会文化生活的过
本书是一本以《周官》为基础文献,以夏商周三代时期的国家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学术著作。通过剥离窜入的注文,首次完整呈现《周官》职文的原貌,溯清《周官》的出身、特点、历史位置,给予《周官》客观评价。同时,结合考古资料,对先秦时期东亚疆域国家的发展变迁及其制度规范进行了考订,并系统、深入地描述了官制、赋役制度、城邑制度
本书由20世纪上半叶两位法国汉学家马伯乐的遗著和白乐日的续写而成,从社会史、宗教史、政治史、经济史等多个维度梳理中国古代(上迄商代,下至宋末)的各项制度官制、选官制、兵制、行政体制、土地制度、财税、货币、交通、商业管理等。本书不仅巧妙地结合了法国传统汉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而且针对中国历史进行全面、宏观地梳理,是法国汉
《老照片》第一五六辑包括十六篇文章,人生况味栏目,作家王淼以温暖而坚硬的笔触,追溯了父亲从1935年出生到如今的人生经历,述说了历史大潮中小人物的纷繁生活。旧影钩沉栏目有三篇文章,文史学者杨潜考证的《私人相簿里的鬼子兵》,透过云志艺术馆所藏老照片,解读一个日军侵华期间的影像,如临其境,还原了战争现场;甘险峰教授则通过一
《老照片》第一五五辑共有十七篇文章。故时风物有两篇文章,《记忆青岛中山路》用一幅幅云之艺术馆藏青岛老照片带我们回到50年代至80年代的青岛街区。旧事重温有五篇文章,《卢坊村的青岛知青们》从一张70年代插队知青的老照片出发,抒发那份不曾忘却的温暖和怀念。旧影钩沉两篇文章,分别聚焦黄埔三军演习中的何遂与远征军小兵经典形象,
商都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在席卷全国的五四运动中,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都或多或少地有所参与,并深受影响,参与方式和所受影响各各不同。但在简明的、宏大的、集体的五四运动书写中,我们很难看到这些丰富的、具体的、个人的五四运动经验。本书基于新鲜的日记史料,书写了个人的五四运动史。具体而言,该书讲述了恽代英、应修人、汪寿华三名后来
本书借助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和中国文化研究的理论方法,围绕天地人文四大维度,尝试进行中国文化学的理论探索,梳理中国文化历史脉络和演进历程;构筑关于中国区域文化的整体认知;认清中国文化创造和传承主体及其文化源流;领悟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国文化杰作及其蕴含的文明智慧,以此展示中国历史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形态文化的整体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