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道教文献合集》是对敦煌道教文献、吐鲁番道教文书等资料的首次集中展示和系统点校。本书是第二册,收录灵宝升玄经及其他灵宝经书。每种文献都包括解题、图版、释文三部分。本书是对目前为止敦煌道教文献研究成果的集大成式总结,书中对早期道经的分类考订、卷次恢复、经文辑佚、图版搜集必将为相关学科研究提供可靠的文献资料,促进相关领
本书系香江哲学丛书之一。在佛教义理体系中,自证(svasa??vedana或svasa??vitti)意味着意识的反身性,这是由陈那(约公元五至六世纪)及其追随者所发展的佛教知识论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关于心识能否了知其自身的讨论,在佛教大众部、说一切有部、经量部和早期瑜伽行派中也有漫长的历史,同样的问题后来也在中观和瑜伽
中华民族拥有瑰丽的神话传说,其中创世神话犹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尤为引人注目。中华创世神话凝聚了古人对天地开辟、人类起源、文化制度发明的神奇想象,它是文学,也是信仰,故事中的人物也被我们当作祖先来崇拜。在当今创意文化产业开发过程中,这些瑰丽的神话,神话中伟大的英雄,转变成文化资源,各地通过建设旅游景区、恢复祭典仪式,让
鲧禹神话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中华创世神话之一,大多数重要的先秦文献都对其进行了记录。鲧禹神话也是内容最为庞大的中华创世神话之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鲧窃息壤、祝融殛鲧、鲧腹生禹、鲧化黄熊、大禹治水、禹会涂山、禹娶涂山、击鼓送飨、禹定九州等有深远影响的经典叙事主题。在向各地传播的过程中,鲧禹神话还与地方风物相结合,形成了富
本书从各种古籍中辑录中华创世神话的有关记载,以“天地开辟”“三皇五帝与鲧禹治水”“人文肇始与氏族方国”“诸神与灵物”为分类,可以为神话爱好者及学者提供初步的文献基础。
本书为近代禅宗高僧来果禅师一生思想精华的汇集,达本居士(温光熹)编辑,道定校对。共七卷,分别为:解谤扶宗浅说卷一、参禅普说卷二、十界因果浅录卷三、法语卷四、千字偈卷五、大悲缘起卷六、自行录卷七。所涉内容或浅或深,摄受人群或众或寡。且宗教兼通,行解并重,不论何宗何派,读其文字,皆有所得。
本书是在作者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增补而成。研究对象为梵本《长阿含》的第20经——《修身经》。《修身经》讲述的是佛陀和一位名为萨遮的耆那教信徒谈论有关修身和修心的问题,中间插入了佛陀传记的片段,构成整部经的核心部分。这个佛传片段讲述的是菩萨(佛陀成佛前的称谓)出家之后到成佛之前修习禅定和苦行的故事。虽然整部经没有太多的
柳田国男的民俗学名著《关于先祖》原本是想深究大和民族的“固有信仰”,却令人耳目一新地揭示了日本文化之精神信仰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涉及生死观、灵魂观、他界观、先祖观、神祇观、家族观的论述,围绕着对先祖的供养和祭祀而逐次展开,卓越地体现了民俗学家的洞察力。祖先崇拜和祖先祭祀始终是东亚各国及地区所共享的文化,柳田国男对日本
改革开放以来,丽江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传统文化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三多文化就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多神是丽江各族人民共同的信仰,相传农历二月初八是他的生日,这一天举行的三多节是当地重要的传统节日。三多节对于丽江人民而言,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精神文化内涵,也因此入选第五批guojia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
本书以焦氏林辞研究中的几个重点问题展开,从具体文本出发,通过系统梳理焦氏林辞的编撰与《周易》、先秦筮例的若干关联,考察一爻变林辞的引“史”语料排布等,从不同角度确认了林辞的生成机理,认为焦氏林辞不是一盘散沙,它的生成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书中亦对焦氏林辞的文学特征加以探讨,在比较的视野中,对林辞引《诗》说《诗》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