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书以时间为轴线,以文献典籍为依据,系统梳理研究山东黄河文化的源流和传承脉络,从文本到作品实现高度融合。分为上、下两册,即古代篇(文化传承篇)和现当代篇(文化创新篇),约20万字,550幅图。古代篇精选沿黄九省(自治区)博物馆、美术馆珍藏的历代精品画作250件左右,体现黄河文脉孕育的灿烂文化成果;现当代篇精选新中国成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即古代篇(文化传承篇)和现当代篇(文化创新篇),约25万字,500幅图。以时间为坐标,以文献典籍为依据,系统梳理研究山东黄河文化的源流和传承脉络,从文本到作品实现高度融合。古代篇精选沿黄九省(自治区)博物馆、美术馆珍藏的历代精品书作200件左右,体现黄河文脉孕育的灿烂文化成果;现当代篇精选新中国成立
本书第一章对汉代羌人的族群展开研究,首先探讨了汉代的东、西羌问题,接着对传统文献记载汉代羌人的族群进行了梳理,最后用出土汉代简牍对简牍所见汉代羌人的族群进行了探究。第二章在对汉代羌族的内迁展开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汉代羌族内迁的历史脉络和进程,揭示了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提供了核心凝聚力。第三章用出土汉代简牍结合传世文献
九溪村是黔中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屯堡村落,其屯堡文化事象丰富,属于屯堡文化研究最知名的田野点之一。《九溪村志》是宋修文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集近20年的调查、整理、研究而成的屯堡地区的第一本村志。《九溪村志》(第七稿)除文稿前的“概述”外,共分为十三章:第一章自然环境,第二章村寨沿革,第三章氏族与人口,第四章政治,
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哺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滋养着泱泱五千年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本书系统梳理了长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面貌。本书为简史版,涵盖了政治、经济、哲学、科技、艺术、宗教、教育等内容,如区域文化、民族文化、语言文化、宗
《中国工人》杂志创刊于1924年,其在1924—1941年间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记录可谓弥足珍贵。为了不让这些有关中国工人运动早期历史的真实记录和原始资料尘封在档案柜里,作者梳理、索引、解析这批史料,并形成本书。本书研究对象是早期《中国工人》杂志,侧重于考证与之相关的史实,带领读者走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作为党领导的众人阶级群众组织,中国工会始终紧跟党的步伐,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工会理论创新也向前推进一步。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详细介绍了从第一次劳动大会到2023年召开的工会十八大制定的工会章程历史,分别介绍章程产生的历史背景、代表大会召开情况、历次代表大会章程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从此可
本书以甲午战争的时间顺序为总脉络,援引大量原始档案,以及相关人物的文集、日记、回忆录等资料,详述甲午战争的三个阶段——朝鲜半岛及黄海北部的平壤战役与黄海海战、在辽东半岛进行的鸭绿江江防之战与金旅之战、北洋舰队的最后一役威海卫之战,将其中涉及的清廷重要指挥将领、作战详情、清廷内部各派有关战略及战术的争论等关键问题清晰呈现
本书从学界对“新闻侵略”这一文化侵略典型形态的历史认知及概念界定出发,从侵略和反侵略两个层面,将日本在东北由初期处心积虑的媒介部署到中期媒介力量的加强直至后期实行严格钳制的过程予以全面展示,同时重点突出了东北新闻界为打破以日本为代表的强敌垄断东北舆论界的面貌,改变东北的媒介生态环境,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不断加以抗争的历程
本书详细讲述了从隋帝国开始崩塌、隋唐鼎革、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武周代唐、开元盛世至安史之乱结束的一百六十多年的一段历史。 在基建狂魔隋炀帝连番追求规模效应的操作下,隋王朝开始出现系统性崩溃,十八路反王揭竿而起,六十四路烟尘风云滚滚,驻守在太原的李渊父子择机而动,天赋异禀的李世民与他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