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是黄河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河洛文化艺术》一书从河洛文化的源头开始,梳理华夏民族的源文化、根文化,揭示中国“和文化”的本源,展示洛汭地区自古以来河洛文化艺术的特色和发展成就,阐述物宝天华的洛汭之地和源远流长的河洛文化在黄河文化、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使读
萧县古为萧国。秦朝推行郡县制时遂改为萧县,隶属于泗水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改为承高,隋朝开皇三年(583)改为龙城、临沛,大业年间又恢复“萧县”名称。唐宋元明时期划归徐州,清朝时属江苏省徐州府。辛亥革命后仍划归江苏省。1955年由江苏省划归安徽省。萧县地处安徽省淮北平原北部,黄淮平原南端。东、北部和江苏省铜山县、
本书稿图文并茂,其内容涵盖五个方面:一是“典籍”里的马鞍山,主要介绍与马鞍山有关的成语、神话传说、志书家谱、墨韵丹青等。二是“非遗”里的马鞍山,主要介绍马鞍山“非遗”技艺传承作品或传承人。三是“建筑”里的马鞍山,主要介绍马鞍山的历史建筑,如太白楼、李白纪念馆;历史遗址,如凌家滩古遗址、金柱古塔、古井、古桥、古渠、圩田等
本书结合传世文献和考古资料,借鉴今人的研究成果,细致勾勒了这座中古时代的传统都市如何演变为一座具有现代意义的大都市。本书从一城切入,通过吃穿用度、物资供应、流动人口、市政建设、金融市场乃至营商环境等一系列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展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的大都市——汴梁城的形成、繁荣与衰落过程及原因。本书将带领读者重
《口述文成历史》一书是展示文成县文化的一种特别的表现形式。书中采访了在本县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有一定贡献的人士,利用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再现文成县历史演进的发展脉络,从“政区和人口变迁、交通运输的改变、水利水电发展、经济社会建设、农业农村变化、旅游开发利用、文化弘扬传承、社会事业不断完善、百工之乡非遗项目挖掘、侨
本书内容包括:大秦崩溃一一大泽乡揭竿而起;西进北上一一多路出击的张楚大军;胸怀大志一一泗水亭长刘邦;先发制人——项梁会稽夺权;暗夜突袭一一项梁定陶战亡;熊心当政——援魏扶韩联齐救赵兴楚伐秦等。
本书是一本历史类通俗读物。吐鲁番是唐朝丝绸之路上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唐朝经略西域的重要战略要地,对唐朝的政治、经济都影响深远。本书以吐鲁番为线索对唐代吐鲁番地区的历史事件、地理环境、经济地位、历史名人、文化面貌、社会万象等皆有述及。以此对吐鲁番地区在唐代的重要政治、军事、经济地位进行一个整体考察,并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叙述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系列教材(第2版)的其中一本,修订版补充了二十大报告的最新内容,更切合当下学习实际。本书注重不同专题间的历史逻辑,从宏观上掌握历史发展的连续性问题,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追求为主线贯穿整部教材。与本科生使用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不同,本书侧重于对重大问题的历史背景分析,尤其注重国际形势与中国自
汉朝献帝建安时代的最后几年可以说是比较特殊的,它上承东汉,下启三国,是重要的转折阶段。这一时期,曹、孙、刘三方逐渐抛弃了汉朝中央政府,走上了独自建立自家政权的道路,开启了三国时代的新篇章。这部作品从曹操称魏公,走出篡汉的第一步开始,到曹丕代汉止。其间的各个重大事件如合肥之战、汉中之战、荆州争夺等都有具体的分析,力求为呈
全书以通贯性的观点透视自秦朝至清末二千年间的中国历史,就古代中国为什么会产生皇帝乃至人民为何能忍受昏君、做官与当兵是怎样成为皇帝制度的两条支柱、中国古代的农民战争、边塞为何屡屡发生冲突等一系列问题做出深入浅出的剖析。对于饱受教科书式史书之苦的读者来说,这些论述令人耳目一新,使人对中国历史有了一种别样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