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六卷六册,包括兴建篇、法系篇、寺产篇、名迹篇上、名迹篇下、遗事篇,记述了北京法源寺的历史沿革及变迁,记述了自立寺之后历朝各代法源寺的重要活动、主要高僧事迹、寺院庙产、寺院名胜古迹等内容。
本书收入19-20世纪在中国大陆出版的英文基督教史料若干种,时间跨度从1839年直至20世纪50年代初,包括Ankingnewsletter,ChinaChristianadvocate,Chinamissionadvocate,Foochowmessenger,Fenchow,NewslettersoftheDioc
本书的主要描写了潘茂名简介、潘茂名游学生涯、潘茂名故事传说、关于潘茂名古籍文献记载、关于潘茂名文物古迹、历代关于潘茂名文艺作品、“潘茂名文化”的概念及内涵、潘茂名与“好心茂名”精神的关联、潘茂名的医学成就及影响、潘茂名的道教理论及影响、《潘仙灵签》实录及最新释义、清代谭应祥《潘仙全书》、大型古装粤剧《潘茂名》剧本、人文
本文为一部有关塔尔寺概貌式的简明读物,主要介绍创建塔尔寺、建立僧伽、历任法台和各个佛殿的情况,以及寺内珍藏的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珍贵文献典籍。
中国巫文化人类学
《敦煌写本功德记辑释》收录敦煌写本功德记文书皆辑自敦煌出土文献及文物,原件分别藏于中、英、法、日、俄等国家图书馆及博物馆,此据原件缩微胶卷或照片校录,未见真迹者则尽可能参考前人已发表的录本校录。《敦煌写本功德记辑释》辑录的每件文书均标明了出处及原编号,说明出处时使用通用的中文缩写词和英文缩写词
龙凤是中华民族对自然界众多动物和天象经过多元容合而发明、展现的两种神物,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作为中国人“群体性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龙凤民俗广泛地渗入、融会、表现于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借鉴人类学、考古学、神话学、象征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以民俗学的视角和方法,对表象神奇、内容丰赡、
本书贯穿中国佛教13个宗派,记载了从东汉至明朝,1300多位高僧的修行记录。本书遴选《四朝高僧传》中的一百条名句,以名句解读的方式串联起中国佛教最重要的四个时期,介绍中国佛教史上最重要的百多位得道高僧的修行故事。 《四朝高僧传》是中国佛教目前的经典之作,贯穿中国佛教13个宗派,记载了从东汉至明朝,13
含《唯识抉择谈》讲稿附笔记一卷,由聂耦庚笔记,吕澂校订,讲稿部分后收入欧阳先生晚年亲自手订的《竟无内外学》中;《唯识讲义》讲稿附笔记共三卷,卷一亦为聂耦庚笔记,吕澂校订;卷二主要由吕澂笔记,并参考了诸同学的笔记;卷三由吕澂笔记。 《唯识讲义》三卷,大陆此后一直没出版整理本,台湾佛教出版社和香港慈氏学会分别在1978年、
本书主要收《玄奘哲学研究》的*后修订版《玄奘大师与世间净化论》,由田光烈先生长子提供电子稿,此书稿曾经作者反复修订。另收《地论师》《摄论师》《杨仁山》《欧阳竟无》《章炳麟<支那内学院缘起>书后》等五篇唯识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