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以诸子互评生动呈现百家争鸣盛况之作。视角独特,从儒、道、墨、法、名等学派间的辩论中,深挖其产生背景与发展脉络,达成对各学派思想的更深刻理解。作者以对文本的敏锐洞察力,立足于墨子批儒、庄子鉴孔,韩非解老等论辩与攻讦,指出鲜为人知的有趣现象并给出独到见解,如孔子地位及形象在道家文本中演变背后的儒道争锋、韩非对老子
本书上起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下讫公元280年三国归晋,以重大历史事件和战争战役为主线,串连起近百年的三国历史,涉及几十个影响深远的战争、战役和众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地理讲述三国历史故事,并随文编绘了88幅全彩历史地图,全方位直观展现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背景,以地形地貌、自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如何发掘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如何发挥历史人物的精神价值,如何古为今用,服务当代,就成了传统文化研究者、传播者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春秋>人物与家国情怀》一书以《春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为蓝本,将其中几十
黔中道,唐“十五道”之一,横跨涪陵江(今乌江)、沅江两大流域,纵跨今湘、鄂、渝、黔、桂5省、市、自治区,在自然与人文方面形成了与周边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区域特征与特色。本书以其区域历史、地理与文化作为切入点,从人口构成、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分析黔中道从江南西道独立出来成为单独一道的原因及区域特征。同时
从农业工具到膳食饮用,从服装妆饰到建筑家具,从交通工具到玉器瓷器……这些古代物质文化是中国辉煌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细分十目,研究考证古人的吃食住行、文武之道,汇聚300余幅孙机先生亲笔手绘线描图,循名见物,以物证名。作者以深厚的底蕴、晓畅的文笔历数古代物质文化的变迁,搭建通往古人生活现
《宋学研究》是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组织、龚延明教授主编的研究论文集,旨在建设一个以宋史为核心、涵盖宋代文史哲研究,以及与之相关的承前启后的时代文史哲研究的学术平台,展现海内外最前沿宋学学术成果,有力地推动新宋学的长足发展。本辑内容主要围绕宋代文史哲等方面内容分专题展开,分宋学大讲堂、职官与选举、政治与人物、文献与文化
本书是2022年我社出版的《时间的记忆?库村口述历史》的深入和延展。作者通过阅读相关历史专著,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并重新翻阅宗谱,将库村的历史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梳理,尝试挖掘、收集及扩展千年历史中原本只以其姓氏或名,或寥寥数语留存于文本中的女性相关信息,力求由一个“具体的人”推及一个“具体的时代”。全书由创述和口述两部分组
本书即《白话本国史》,是吕思勉先生的成名作,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该书由商务印书馆初版于1923年9月,以进化论史观贯穿全书,以社会史为发力重点,超越以政治史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史学,别开生面,名震一时,之后一版再版,成为二三十年代发行量最大的中国通史,长期被用做大学教材和青年自修的读物。顾颉刚评价:
《中国文化史十八讲》原是吕先生抗日战争时期在“孤岛”上海光华大学授课时的讲稿。分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18章。作者自云:“此书之意,欲求中国人于现状之所由来,多所了解。故叙述力求扼要,行文亦力求浅显。又多引各种社会科学成说,以资说明
《春秋公羊解诂》十一卷,汉何休解诂,郜积意校定。《春秋公羊解诂》系汉代经学大师何休对于《春秋公羊传》一书的专门研究作品,是汉代今文经学的代表之作。该书共内容主要是解释和阐发《春秋公羊传》的经传大义,为后来人把握《春秋》一书的隐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该书旧本题十二卷,此次郜积意先生在通校唐石经本、余仁仲本、注疏本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