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舌:拉美新教的剧变》由当代杰出的社会学家大卫·马丁撰写,他经过多方调查和收集资料,对拉丁美洲最近几十年新教的发展进行了描述和理论重塑,对我们理解拉丁美洲经济、社会的变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为当今世界宗教社会学领域的领袖之一,大卫·马丁着眼于宗教因素是如何影响美洲的文化政治环境和对未来的期望的,以及这种环境和期望又
《东亚佛学评论(第五辑)》收录九篇论文,均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东亚佛教研究中心策划举办的东亚佛学系列会议,、研究主题聚焦东亚佛教华严宗中义湘和澄观的佛学思想。义湘研究诸篇论文的主题涉及义湘的无我报心思想与戒律观,义湘及其后学的一乘思想,华严宗僧人对义湘《华严一乘法界图》题名的解释,以及东亚佛教史上义湘叙事的演变及意义。华严
本书以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为基本视角,探讨熊十力的儒佛会通思想,其突出特色在紧扣“会通”二字,指出了《新唯识论》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所具有的既曲折又富有重要思想意义的地位。本书不仅以宽广的视野透入《新唯识论》创作的理论背景,且相当细密而有层次地分析了熊十力是如何在本体论层面、心性论层面及体用不二方法论层面、修身论层面进行其
何敬尧,小说家,妖怪文化研究者。创作主题包含奇幻、历史、民俗、推理。荣获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台大文学奖、台北县文学奖。著作2016年悬疑小说《怪物们的迷宫》2017年《三百年岛屿奇幻志》,获得金石堂年度十大影响力好书时代小说《华丽岛轶闻:键》,获博客来OKAPI年度选书2018年奇幻小说《妖怪鸣歌录Formosa》,改
笔者认为禅宗文献之研究,应在语言和思想并举中进行,不应有偏废。本书收录了关于禅籍中语言问题研究的若干文章。第一篇文章《禅籍的校雠学》以睦庵善卿之《祖庭事苑》为例,说明了禅籍校勘工作的特殊性以及作为资料在汉语史上的价值;随后七篇文章是对禅籍中极有代表性的《祖堂集》和《临济录》的研究;《竹篦子话》集中讨论了禅宗的与言论;《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祗,人们崇信之、奉祀之,向他们祈求福佑,盼望在他们的佑助之下人生幸福,家道畅旺,国运昌盛。《图说中国祈福神》汇集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至今仍有相当影响的神祗,分为五辑:民间俗神、佛教诸神、道教神仙、自然之神、行业之神,举凡能使人们官运亨通、生意兴隆、学业精进、家庭和美、福寿长久的神明,都在其中。本书详
《南方民族原始信仰文化》突破了以往研究多注重单一区域、单一民族历史的局限,从我国南方民众的生存环境、原始的灵魂观念、神灵崇拜,图腾与祖先崇拜,巫傩之风、日常生活中的信仰文化等方面进行探索,并力图从文化人类学、神话学、哲学、文化心理学等多重角度,展示南方乡间群落的发展历史,诠释其民间文化的丰富内涵。作者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本书以古代民间信仰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对以唐宋时期为截面的古代民间信仰进行复原,爬梳资料,考证剖析,期望能够澄清当时流行的若干重要观念。对传统的神观念、鬼观念以及佛教的民间信仰化进行了重点考察,期望能够深化我们对古代民间信仰的全面认识。
本书以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为基础,并结合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路径,以伏波信仰为切入点,关注民间信仰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同时将伏波信仰的研究需要置于桂西南地区社会变革的历史过程中进行论述,分析其在桂西南地区的发展历程,探析其存续的因素和实现地方化的路径,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当地族群借以建构自我族群身份的重要工具,期望对当前社会
本书从《西游记》中的这些妖怪入手,以别致视角解读了这不古代小说巨著,不但对妖怪们的动物原形、故事梗概、身份后台、历史背景、文化涵义等进行了细致剖析,而且以唯美的极致笔触勾勒出妖怪的面目情状,是一部阅读收藏两宜的中国古代妖怪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