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湖北省辖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东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帝尧时为“樊国”,夏时为“鄂都”,殷商时为“鄂国”,春秋战国时为“楚鄂王封地”,三国时孙权在此称帝。该书是具有鄂州乡土文化内核和地域特色的校本教材。本教材主要分为7章:古都根脉、山川胜迹、人物风流、民俗风情、乡音乡韵、舌尖文化和腾飞鄂州。从不同的角度对鄂州部
营盘岭海拔2171米,是甘肃省兰州城南最高峰。1949年8月的营盘岭战斗,是兰州战役中关键的攻坚战,对于解放兰州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全书共18万余字,分为光辉足迹、铁流西进、黑暗统治、踊跃支前等十章,主要讲述了我军指战员在营盘岭战斗中,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战斗经历。无数英烈血染黄土地,为我们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红色记忆。时值
唐代的礼仪制度既是中国古代五礼制度的发展高峰,又是唐宋之际国家礼制与社会礼俗发展变迁的重要过渡阶段,在近三百年的社会历史前进过程之中,礼制也随之跌宕起伏、盛衰演变,被赋予复杂多样的内容特征与实质内涵,极具学术研究意义与价值。在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本书稿从唐代礼仪制度的文本载体——礼仪文献入手,先是整体把握其基本
本书为《形象史学》第三十一辑,《形象史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文化研究室主办,是CSSCI来源集刊。“形象史学”,是指把形与象作为主要材料,用以研究历史的一门学问。本辑有器物研究、图像与形象、壁画研究、地理图像、考古札记等五个栏目,兼具图像与实物、文献与考古的研究文章。上至上周,下至明清,所跨时段较长。入选的文
《青年史学论坛》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主管主办,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优质资源而创设的学生学术刊物。作为一本立足社科大的史学著作,《青年史学论坛》倡导“大史学”的理念,鼓励综合运用社会科学方法,跨学科、多角度融汇人文社科研究,全面展示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文物博物馆学、历史人类学等学科优秀研究成果和
本书是刘瑜先生数十年学术研究成果的结集。刘瑜先生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三方面,分别是李清照《漱玉词》研究、刘鹗《老残游记》研究及其他文史研究。本书收录的论文便以此三方面分类,这百余篇论文是刘瑜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实事求是,查阅大量有关资料,历经几十年辛勤耕耘,积累而成的。这些论文,不仅有数篇在《文学遗
《上海简史(751-1843)》是《上海通史》的缩略版,记述了上起史前时期(淞泽文化)下迄当代1997年上海从一个东海边小渔村演变、发展为当代国际性大都市的历史。《上海简史(751-1843)》作为古代篇,追溯了上海地区的早期历史,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讲起,探讨了上海地区在古代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一部分详细描述
《西域文史》是由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与新疆师范大学西域文史研究中心合出的学术论集,本辑发表与西域相关的学术论文18篇,内容涉及考古、语言、历史、文学、民族、学术史等方面。
《现代上海研究论丛(第16辑)》以研究百年上海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为主,日常选编工作由现代上海研究中心兼任,自出版后,受到多方好评,目前已出版至第16辑。书稿汇聚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上海在近现代发展历史进程中的重要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分析,主要版块有“史海钩沉”“长三角关注”“规划调研”“人民城市建设”等,对于
本书主要围绕五四时期的保守思想、近代中原地区的基层治理和农村经济、近代民族主义思潮下的历史叙述和日常生活三方面。整体来看,各篇文章在史料的搜集、考据和利用上颇显功力,用新材料讲新故事。另外,作者对中西史学理论掌握熟练、运用灵活,使其所论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