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洋先生(1897—1964)的唯识学著作,大致可分为三类,每一类数量都很可观:1.概论性的著作,2.专门问题的研究论文,3.注疏性的著作。其中概论性和专论性的论著,我们已经选编出版《王恩洋唯识论著集》一书,今出版其注疏性的著作《唯识二十论疏》。作者在本书末提到,本疏乃“1937年7月,应华岩寺主钟镜和尚请,疏于华岩
《诸家论唯识》中的作者都不是以研究唯识学为其学术主业,也正因此,可见得唯识学的理论吸引力,亦可为研究这些作者的思想提供来自唯识学的维度。1.大儒王夫之的《相宗络索》最难能可贵,因为明清时期唯识学的经典已极少流通,而王夫之在资料极其匮乏的情况下,还能如此系统地组织起这个唯识学大纲性的著作。本书共29个词条,我们依王恩洋的
民国时期,随着法相唯识学的复兴,产生了围绕唯识义理的几场大争论,本书集中展示的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五场争论:1.法相唯识二宗辨:欧阳竟无大师判法相与唯识为二宗;太虚大师论法相必宗唯识;印顺法师论唯识必是法相的,法相不必宗唯识。2.相宗新旧两译辨:1931年梅光羲发表《相宗新旧两译不同论》一文,太虚法师随即提出批评,而守培法
《妖怪大全:中国·世界篇》共收录世界各地277种妖怪,包括107种中国妖怪和170种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妖怪。“中国篇”讲述了白泽、毕方等上古神兽,中国的百鬼以及出没于市井乡野间的各类神仙妖怪的故事。“世界篇”讲述了希腊诸神、爱尔兰小矮妖、巴西鸟人和越南稻子精灵等世界各地神灵精怪的故事。从中国到世界,水木
本丛书包括《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卷》《隋唐五代佛教史卷》《宋元明清佛教史卷》《近代佛教史卷》《佛教文学卷》《佛教美术卷》《西藏佛教史卷》《云南上座部佛教史卷》《中韩佛教交流史卷》《中国佛教东传日本史卷》《佛教史论集》11卷。本丛书内容不仅包括佛教在汉族中的发展传播历史,而且包括佛教在我国多个民族,甚至在日本、朝鲜等国中
丛书简介:“大家精要”丛书以近300位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大师为对象,浓缩其生平与思想精粹,涉及文学、史学、哲学、军事学等领域,旨在“启迪生活智慧,开悟人生哲学”。丛书作者都是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简练、严密地阐述“大家”生平与思想,让读者能快速读懂“大家”。本书内容简介:萨迦派的领导者,元帝国
本书以丰富的图文资料,从历史民俗学、神道思想史的视角,剖析“人死为神”的祖灵、御灵、伟人、“英灵”四个信仰阶段;并深入分析靖国神社在渊源、规格等方面的特殊性,揭示其不同于日本传统信仰的实质。靖国神社是基于真实流动的民俗断片,断章取义,重新黏合出的想象的共同体,因军国主义“权力的强制”,而成为神道思想的畸形产物。希望人们
作为一个不断被讲述的深邃恒久的神话叙事经典,希腊罗马神话千百年来对西方文化和文学艺术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本书从当代文化视野对希腊罗马神话的重要文化母题及重要叙事题材进行提炼和探讨,以揭示希腊罗马神话的基本面貌、讲述范式和艺术特色,帮助读者增强文化修养,培养审美的敏感性和鉴赏力。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希腊罗马神话的概论及重要
本书首先提出隐者型僧侣形象的概念,并按照中国高僧传中塑造的隐者型僧侣形象的特点,将其分为“狂僧”、“诗僧”、“闲居僧”等三种类型。其次,以僧传文学中塑造的隐者型僧侣形象为主线,从“佛”(佛教)“隐”(隐逸)融合的视角出发,依据三类典型的划分,分别对高僧传中的“狂僧”形象、“诗僧”形象、“闲居僧”形象东渐日本过程中成立的
本研究就日本妖怪学研究、日本社会历史进程、文史典籍、文艺绘画、现代媒体等多方面,尝试剖析妖怪传说出现的原因、类别,进一步挖掘日本妖怪文化发展各个历史阶段,所体现出的社会人文背景以及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其中,透过日本传统绘画形式——浮世绘,研究妖怪文化的发展变迁、日本社会历史发展以及日本人精神世界的变化,应该说是妖怪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