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论>思想史研究》是一部充满谜团的千古奇书,自南北朝时代的敦煌本《疏》的作者,隋唐时代的昙延、净影寺慧远、法藏至近现代的太虚、印顺等,历代佛教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诠释其微言大义,形成了蔚为大观的《大乘起信论》思想史。《<大乘起信论>思想史研究》以《大乘起信论》的阐释史为线索,从新的视角探讨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
《敦煌历史与佛教文化/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书系》为杨富学主编《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书系》丛书之一,收录作者论文24篇,前面12篇文章属于敦煌历史、石窟营建,大致按时代排列;后面12篇则属于佛教文化研究的论文。许多佛教资料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敦煌石窟和敦煌藏经洞文物的发现使我们有幸再次走进古代人们的生活,该书多数论文从敦煌
这是一部古籍整理点校的作品。《南岳慧思全集》收录了慧思大师的作品及敦煌文献中发现的一篇轶文《思大和尚坐禅铭》,并在附录中收录了明蕅益智旭的《大乘止观法门释要》及慧思大师的传记资料。希望该书可以为古籍爱好者们了解慧思大师的思想提供一种基础文献资料。
这是一部古籍整理点校的作品。《中峰明本全集》收录了中峰大师现存的全部作品,在近期新的梳理中,通过对原文进行了更符合现代习惯的标点及分段,整体阅读体验更为流畅自然。希望新版本的问世,能够为广大古籍爱好者提供一个了解中峰明本大师行持与思想的优良读本。
僧肇,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于东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年),卒于义熙十年(414年)。《僧肇全集》汇编了其现存的全部作品,包括肇论、论序,以及后人对《肇论》的注疏,并加以标点、校注整理,保存了这些文献史料的整体性,以方便研究者参考利用。
《因明入正理论》是汉译佛家因明著作中仅存的两部印度著述之一。它包含了佛陀关于生命价值的教诲,具有理论体系的严密性与一致性,有利于我们全局去把握范畴概念,了解佛教因明,最终也入于正理。
本书是近代禅宗高僧虚云老和尚论述禅、禅宗、禅法、禅修等内容的文字精要选编,分为开示篇、书信文记篇、法语篇和诗偈篇四个部分,涉及参禅法要、禅宗与净土、机锋法语等诸多内容。同时,附以禅门五家法脉源流的相关文献,以见虚云老和尚在禅宗史上所占有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并将其生平传略置于文末,以助读者深入了解虚云老和尚的“禅的一生
《大藏经纲目指要录》,简称《大藏纲目》《指要录》,北宋崇宁三年(1104)东京(今河南开封)法云寺第三代住持惟白集,是现存最早的大藏经解题著作。收入日本编《法宝总目录》第二册。名为八卷,其中卷二、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各分上下卷,实为十三卷。该书解题详悉,无论是大部头经典还是小部头经典,无论卷数的多寡,一般都予以逐卷解
本书汇集了哈贝马斯21世纪初期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他认为当代社会的精神状况表现为自然主义的传播与原教旨主义崛起两种相反的趋势。这两种精神状态,不仅表现在思想界的争论,而且在两方面的公民社会中演变为政治斗争。哈贝马斯主张理性与信仰在现代依然处于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中。他认为要解决宗教带来的社会冲突问题,就必须把宗教引入交往理
《中国佛学》是中国佛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佛学研究学术刊物(半年刊,国内外发行),其宗旨是以展现中国佛学院为主,兼顾与佛教学术研究相关的专家学者新研究成果,促进教内外学术交流。《中国佛学》以汉传佛教教史、义理研究为主,同时也刊登南传佛教、藏传佛教以及与佛教文化相关的研究综述、动态等。《中国佛学(2020年总第46期)》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