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口,即汉口,为武汉三镇之一。1861年,汉口开埠通商;1899年,将汉阳、夏口分治,设夏口厅。民国初年,易厅为县。《[民国]夏口县志》二十二卷,是近代汉口建县后的第一部志书,也是新中国成立前汉口唯一一部内容全面志书。该志全面地反映了清末民初汉口地区的历史与文化,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该志在全面吸收前人修志经验的基础上,
原初的中国究竟是什么模样的?黄帝是怎么诞生的?舜是如何夺取尧的江山的?新商王为何总爱迁都?商纣王真的如《封神榜》中那般昏庸无道吗?本书将先秦孤立以及互相矛盾的史 料互为参比,考据辨析,再结合考古发现、遗风遗俗,推演为一个个有趣完整的历史故事,有理有据又兼具搞笑。将那些我们无比熟悉的历史传说(盘古开天地、黄帝造车、尧舜
《幸鲁盛典》四十卷,清康熙间孔子第六十七代孙衍圣公孔毓圻编撰。其中“事迹”二十卷,记述康熙二十三年圣祖玄烨东巡幸鲁的来龙去脉;“艺文”二十卷,载录各级官员围绕康熙皇帝东巡幸鲁这一事件所作的应制诗文。不仅如此,《幸鲁盛典》在记述康熙皇帝东巡幸鲁的具体仪节时,以附录的形式对历代皇帝尊孔祭孔的史料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纳,使得该书
本书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述入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主要内容展开论述,然后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最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有效实施进行了深人探讨。
本册书稿辑录的是1936年至1944年承德地区、大连地区、关东州的思想对策月报等相关档案。本书只收录了日文档案,除前言和扉页为日文,其他档案未做译文翻译。此部分档案是侵华日军自身形成的,将档案记载的时间、地点、事件联系起来,能够还原出一段日本侵华历史。本书是吉林省档案馆专业研究人员在多年挖掘、整理、研究的基础上,以专题
本书稿是桐城北乡千年古镇孔城简史。作者经过十数年的文物实地调查与文献考徵,对桐城北乡千年古镇孔城进行的系统研究,有助于孔城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本书稿以广采史志典籍、相关考古研究成果及实地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孔城的历史沿革、集镇类型、建筑遗存、民俗风情、历史名人、多元文化、风光形胜、文化特征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
本书是《果洛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文化系列丛书》之一,主要收集了果洛建政以来工作过的老领导、老同志工作经历的相关文章,旨在反映果洛建政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引导教育干部群众知晓果洛历史,忆苦思甜,继续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遗志,发扬无私奉献和苦干实干精神,勇于担当作为,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革命精神,凝聚奋进
本书是一部《新青海》月刊社会调查集。20世纪30年代,青海地区开始有了现代报刊,《新青海》月刊影响最大,内容涉及青海地方社会历史、经济、教育、风俗习惯、文艺作品等。本书以其刊发的调研文章分类整理,分为人口与面积、县治情况、经济调查、文化教育、社会风俗、医疗卫生等六部分,是研究近代青海社会史的重要资料。《新青海》月刊中的
历史上,自经济重心和文化重心南移以后,江南一直是中国最富庶、发达的地区,因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江南:中国文雅的源流》是日本京都大学教授中砂明德的一部通俗著作。全书分中国史中的南北问题、兴趣的市场、学术市场、通鉴家族的繁衍、北虏南倭、动乱时代与南人、一技之长、中国史之中的“南”等8章,以专题研究的形式,探讨了传统时期江
本书收录来自中国社会史领域的专题论文、研究综述与书评22篇,涵盖生命与社会、生活与制度、礼俗社会、家族形态等多个主题。具体言之,如行龙通过刘大鹏《退想斋日记》“详尽而反复”的记述与表达,观察晚清乡绅的“生老病死”观,强调我们去关注那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刘尊志通过山东五莲张家仲崮西汉四座墓葬,考察西汉折泉侯家庭的丧葬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