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中引征经籍甚多,保存了大量当时流行于北印度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为研究大乘佛教和古印度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由于此论所释的《大品般若经》为当时篇幅较大的一部经,作者并对经中的“性空幻有”等思想有所发挥,故被称为“论中之王”。
本书稿共分十二章,分别对吉美博物馆所藏石重床、天水石马坪石棺床、天水石马坪石棺床、北周史君石堂、安伽墓、青州傅家画像石、Miho美术馆石棺床石屏、安菩墓、太原金胜村唐墓、唐墓壁画等考古发现的极具代表性的相关墓葬材料进行综合研究,同时对中古中国的粟特胡及其后裔的宗教信仰和丧葬形式进行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新甄辨出太原金胜
2018年5月19—21日,“生命道教暨卿希泰先生道教学术思想研究国际论坛”在四川大学举行。会议由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主办,中国宗教学会、中国道教协会、成都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四川省社科联《天府新论》杂志社等单位指导。论坛主题包括两大部分:卿希泰先生道教学术思想研究,以及“生命道教”的界定及阐发。 本次会议是为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神话数据库建设”(17ZDA161)阶段成果,书中列举的中国神话人物母题(W0)数据目录目前最大层级为6级,母题数量由原来的4687个扩展为27861个。该目录有助于对中华民族各类神话进行系统分析,是建设中国神话数据库检索体系的重要依据,也可以作为文学创作的有益参考。
《宗教与哲学》辑刊已连续出版七辑。《宗教与哲学(第八辑)》汇集了国内有代表性的一批宗教哲学与宗教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的最新力作,内容涵盖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宗教与哲学的关系、宗教学理论等诸多领域,在中西哲学和不同宗教的比较视域中,着重对核心宗教哲学问题进行探讨。本辑刊充分展现了国内宗教哲学与宗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很
该书系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成果。全书共六章,主要阐述妈祖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妈祖故事的叙事体系、话语系统、话语优势构成的妈祖文化跨语境传播的话语资源,从妈祖文化文化译介、妈祖文化语内翻译、妈祖文化符际翻译等界面研究妈祖文化跨语境传播的话语效果,为中华妈祖文化的对外有效传播构建世界通道。
不论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还是在日本文化史,空海都是重要人物。空海随第十七次遣唐使入唐,继承密教衣钵,回日本后创日本佛教真宗,编撰《文镜秘府论》,创日本汉诗学。因此,研究空海与中日文化交流史、文学交流史,既要研究他的生平,更要研究他的入唐。本书即着力研究文学上和中日文学交流史上的空海。
2016年12月3-5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和上海玉佛寺联合举办的佛教文化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玉佛寺觉群楼召开。上海市民宗委、华东师范大学及哲学系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玉佛寺监院本如法师代表觉醒大和尚致辞。玉佛寺监院慧觉法师主持了开幕式。来自中国(包括台湾和香港)、美国、韩国、斯里兰卡、泰国
唐代幽州地区的佛教与社会
跋绒教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