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贝叶经研究
本书以耶稣会士和天文学为主题,系统查阅研读了国内外所藏清代历算著作、官方文献和清人文集,并与欧洲所藏第一手西文档案资料互证,在全球史和跨文化的视野下系统阐述天主教传教士与欧洲天文学传入中国的诸面相。
本书内容涉及中国比丘尼创立之缘起,尼僧教团的形成,以及草创时期,比丘尼受戒仪轨未臻完备,中国比丘尼第一次在船上受戒的史实。此外亦载有禅师授禅之事。借由本书,可以了解到六朝时期寺院的沿革、佛像雕刻造型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等。
卿希泰教授奉献给学界的这本新论集,是应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约请而编选的。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编的“大家学术”丛书,旨在编选近百年以来学术大家之精品,得以入选丛书的作者都是各学术领域的代表人物。作为四川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杰出教授、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首席专家、四川大学学术委员会
本书是将散见于经、律中的稀有异相辑录成书。梁武帝初命僧旻抄录异相,后命宝唱主持其事,增补完成。全书编排次序,按佛教的宇宙本体观,始于“天部”,终于“地狱部”。共分为二十一个部类,摘录其精粹,将三千大千世界的事件、人物等涵盖其中,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展现佛教教理,是一部翻译文学的故事大系。
《印度佛教史》一书是卓越的日本佛教学者平川彰先生论述印度佛教的通史类著作,内容详尽,叙述简洁,广泛综合东西方印度佛教研究成果。其论理分明,剖析层层深入,很大程度上恢复了印度佛教的历史概貌,令读者耳目一新。本书是“学术性的佛教研究”的经典之作,为初学者了解印度佛教的完美入门书,亦为广大佛学研习者和爱好人士的必备指南。
《续指月录》,清康熙年间聂先编撰。全书二十卷,内容紧承《指月录》,收录自南宋隆兴二年六祖下十七世起至清康熙十八年六祖下三十八世止的禅师事迹。其中卷首补辑《指月录》所遗六祖下十六世禅师62人,另有序、弁语(缘起、书问)、凡例、伦叙考等附文;在二十卷之后,又附有《尊宿集》,辑录法嗣不详的61位禅师传略。《续指月录》此次整理
《净宗大德昌臻法师的一生》是一部佛教人物传记,传主为四川有名的高僧昌臻法师。《净宗大德昌臻法师的一生》叙述昌臻法师丰富而曲折的一生、艰苦的求法过程,以及他对于佛教尤其是净土宗的贡献。
纵观古代历史,历朝历代的皇家宫苑,总是披上仙佛的神秘光环,而帝王的个人好恶和宫廷的政治变幻又直接影响着佛教的兴衰沉浮。书稿依据翔实的历史典籍和可靠的宫中秘档,试图沿着历史的足迹,从皇家文化角度透视佛教,检讨发生在佛门与宫门之间的隐秘真情。书稿分为远古帝王知佛的传说佛光初照帝王家乱世皇宫多沙门南北君王崇佛*狂佛在皇宫走红
本书稿从皇家文化角度透视道教。依据翔实的历史典籍和可靠的宫中秘档,披陈两千年帝王与道教的秘史珍闻。作者充分利用了近年挖掘出的一些新的有关道教与帝王皇权特殊关系的档案文献等原始资料,注重揭示道教在皇权掌控下时长时消的历史走向及隐藏在这些历史事件背后的成因,配有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兼具历史性和可读性。在黄老仙道的踪影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