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前神话包含着华夏先民对人生、社会和宇宙之间关系的思考。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意识形态,中国史前神话意象体系具有多样的审美价值,对中国古代审美传统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神话意象并不是特定时代的历史遗留物和外在于我们的无关对象,它们是原始先民*为原始、基本的文化心理结构和情感需求的结晶,它所蕴含的认识、意蕴和情感至今仍与我们
莲花生大师是藏传佛教的主要奠基人,在藏区可谓家喻户晓,他对藏族文化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本传以凝练的篇幅、精练的语言叙述了莲花生大师的生平活动和当时佛教传入藏区的历史情况,是一本了解莲花生大师生平的通俗入门读物。
晋美林巴教言集(藏文)
《楞严经》是“经中之王”,是生命的经典,被公认为是一部“佛法百科全书”,是佛教正法的代表,素来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等赞誉。一千多年以来,《楞严经》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中都备受推崇,广泛流通,并得到各国历朝历代皇室的鼎力支持。《楞严经》更是一部指导人们发现自心、修炼智慧的手册。《图说楞严经》以流通*广的
《妈祖文化年鉴(2016)》为福建省妈祖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莆田市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共同组织搜集整理辑编的第四册有关“妈祖文化研究”2016年度年鉴。年鉴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学术与研究”,含“研究专著”“学术论文”“硕博论文”“期刊影像”“学界概况”等方面内容;第二部分为“宫庙与
《早期中国的龙凤文化》主要从先秦史和考古材料角度切入,围绕从新石器时代到东周时代中国各地关于龙、凤的文献和考古材料,结合先秦史的历史背景,考察了新石器时代从早期石堆龙到红山玉龙、濮阳蚌塑、东部滨海区域鸟夷文化圈、二里头绿松石龙、铜牌龙、殷代卜辞所涉凤鸟信仰、铜器所见龙纹的世界观,以及西周、东周伴随政治文化变迁,龙凤文化
本书以全真教的宗教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了全真道宗教制度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出家制度、传戒制度、宫观制度、法派制度、威仪制度、修行制度及会社制度等各种制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其在历史中的沿革与变迁。通过与传统道教、佛教与儒教等宗教意识形态的比较,勾勒出全真教的宗教制度的大致雏形。
本书作者采用微观史学的方法来探析其与地方社会的复杂关系,认为道教在近代逐渐回到民间、融入到地方社会之中,而融入的关键就是改变理念服务地方社会,“为民设教”。此时的道教在保持法统的同时在民间找到生存的土壤,获得了地方社会中各方的支持,所以才能在失去上层社会支持以及动荡的背景下继续生存和发展。
《经律异相校注》是我国现存很早、保存很完整的佛教类书,由南朝梁代高僧宝唱等在引用270多种佛经的基础上按内容分类编纂而成。其中引用较多的有早期佛教的重要经典四部阿含经的内容,也有部派佛教的重要律典,另外还涉及大乘佛教时期的相关经典,可说是将6世
莫尔特曼在现代神学界,特别是第三世界神学中甚有影响。虽然没有出现所谓的莫尔特曼学派,他的思想却激发了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学,鼓动了北美的黑人神学,点燃了欧美的妇女神学。在某一程度上,约翰默(JohannMetz)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基督教-马列主义对话,也是莫尔特曼的希望神学所引发的结果。本书对约根莫尔特曼希望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