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11辑)》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重点学科宗教与文化研究文集。《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11辑)》选编的二十篇论文。论题多样,涉及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社区研究、非遗保护等理论探讨,也包含如庙会、剪纸、老爸茶等民俗与市井文化的调查,资料翔实,田野扎实,具有一定学术参考价值。本集刊长期征
本书是国内著名神话学、民俗学、历史人类学学者田兆元、叶舒宪、钱杭教授所作的六讲创世神话专题讲座的内容结集。本书从浩繁的中华神话谱系中精选出日月、龙凤、女娲、炎黄两帝等流传广泛的符号元素,从自然、图腾、祖先、圣人等多个切入口讲述了中华创世神话的发展演变,解读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文化基因。
解深密经》是佛教唯识宗所依据的六经十一论之一,是唯识学理*早的系统化表述的经典,是解析整个佛教教法语言深奥意蕴的经典,也是探讨佛陀*真实思想的经典。《解深密经》中陈述了佛说意蕴的观念、三时教法的观念、三种存在样态的观念、三种存在本性的观念、深层心识的观念、一切存在唯识所现的观念,这些观念展现了唯识佛学的基本理念轮廓,它
华严学是真理的直证,也是智慧学的佛教特殊性,亦同时为依据实践之行道,更能深一层增加其本质的明鲜。哲学,是成为一切文化的基础,从而究讨幽远的真理;伦理学,则是树立人间的行为,引导人类走向真正的幸福与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是中国禅宗众多语录中的一部,而且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它批判总括了历代禅学流派,建立起新的禅学体系,影响了此后整整八个世纪的丛林佛教的主流。《大慧语录》的核心是以看话禅批判各种形式的文字禅,以及当时盛行的默照禅。由于大慧宗杲的努力,很大程度上挽救了禅宗厌静求喧的封闭危机。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士大夫禅学的社会
唯识学派,从三世纪至七世纪的五百年内,在印度学术思想界有其辉煌的历史;后有真谛、玄奘等人在中国弘扬,在六、七世纪的中国佛学史也发生过极大的影响。因此欲了解唯识学须先对唯识学派的历史发展有所认识。本书即是先就唯识学派的历史源流作一探述,次就其哲学内容作一解析。
本书内容选自《天童正觉禅师广录》。《天童正觉禅师广录》又名《宏智禅师广录》,为宋代天童正觉禅师的语录,共九卷。 天童正觉禅师为河南南阳府邓州丹霞山子淳禅师的法嗣,鼓吹默照禅;和临济宗大慧宗杲主张看话禅,是当时两大不同禅风,为时人所称谈。本书的中心思想,即在于默照禅。但于语录卷一至卷五的部分,收录有云门、临济、曹洞、法眼
《增一阿含经》系以号称精本的《海印寺版高丽大藏经》为底本,再对勘《碛砂藏》(即南宋延圣院版大藏经)、《大正藏》(即大日本校订训点大藏经)等各版大藏经,互补遗阙。本书以朴素、简洁、形像的语言介绍了释迦牟尼早期传教的情况和早期佛教四谛、五蕴、四念处、缘起、三十七道品等基本教义,阐述了出家僧尼的戒律及对在家信徒修行的规定,并
《祖堂集》记载了唐、五代南宗禅的历史,也自然记载了南宗禅的这一理路及其延伸。 在《祖堂集》所记载的二百余位禅师,甚至仅从我们在本书中所选的二十九位禅师的言论中 ,我们也能够看到佛教中国化的进程,看到唐代禅宗史上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在当时,便 如水中涟漪一样四处漫延,影响了中国人的心理、思维与行动,使"禅"之一字成了中国
《缁门警训》是一部历代著名警策、训诫、规仪、笺铭的综合选辑。共一百九十五篇。他的目的是对僧人进行策励、训勉,故题名为《缁门警训》。 本书可视为修行之难之类的书,其体裁广泛,内容丰富,涵盖有勉励修行者立志精选的策励语,有引据古德高僧的参禅说法大意等,可做初学入门的向导,和修行如法的规范说明,从中更有具体的修行次第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