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神问仙是中国中古时期宗教表达的重要形式,也为道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一直以来,中古时期的仙和修仙者都被描绘成一群神秘、隐匿的人。而康儒博在这项开创性研究中的看法则大异其趣。康氏认为,仙并未脱离社会,仙仅仅是诸多社会角色中的一个宗教角色,且在这种映照之下得以成立。修仙者不是绝世的,他们要在社会环境中寻求治病救人、预测未来
赵汀阳是中国*好的哲学家之一,阿兰乐比雄是法国著名人类学家,欧洲跨文化研究院主席,两人多年前在卢浮宫的一次对话,促成了本书的诞生。 在这本通信集中,两位作者以跨文化论辩的形式,深入细致地探讨了一神论形塑的西方思想模式及其对现代性的影响,并延伸探讨了中西文化从分化到融合的可能性。一神论是关于世界、生活和历史的*诗意的传统
传统认为,新约书卷《使徒行传》中的叙事来自基督教的历史记忆,或至少来自对口传传说的记录。但《模仿荷马》挑战了这一认识,主张《使徒行传》中的故事来源是荷马史诗,而非早期的基督教传说。 作者首先设定了六个鉴别文学模仿的可靠标准,然后挑选出《使徒行传》中的四个故事作为切面,参照这些标准,一一评估它们与荷马史诗之间是否存
《在期待之中》是法国女哲学家西蒙娜·薇依的书信及文集。西蒙娜·薇依(SimoneWeil,1909-1943),20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神秘主义思想大师。在西方神秘主义思想史上,西蒙娜·薇依的思想占有独特的地位,既表达出西方神秘主义的诸种基本共性,亦表达出她自己独具
西蒙娜·薇依(SimoneWeil,1909-1943)是20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神秘主义思想大师。《重负与神恩》是西蒙娜·薇依的重要著作。 《重负与神恩》不是系统的专门论著,而是薇依的朋友、著名宗教学家梯蓬在薇依去世后从她大量的手稿、言谈记录中整理成书的。这些闪烁着精神之光的篇
本主崇拜是一种具有农耕文征的以村社关系为纽带的间宗文,其核心是祈雨,求丰收,求生殖。它是与农耕经济和宗法血缘关系相适应的,以祖先崇拜为征的一种伦理宗或宗法性宗。它植根于白族乡土社会,富有生活气息,具有鲜的族,具有人为的宗征,时也存在较浓厚的原始宗和浓郁的方。是白族众中集中、广泛、具影响力的宗信仰。本主庙的建造历史悠,传
如果你在不经意间推开历史的门,走进去,停步于三百多年前,你会蓦然间看到两个身影,孤寂而清俊,冷落而优雅,他们就像是沙漠中的两片叶,尘埃里的两朵花,盛开在那时恢弘的画卷、喧嚣的人海里。即使时空再遥远,你总能穿过历史的长河,清晰地看到他们,因为你的手中和心中,有他们的诗句和情怀。 他们,一个是人间多情种,一个是世间*美情郎
本书以时间为经线,以西行旅途为纬线,将《西游记》人物唐僧--玄奘,这位中印文化交流的先驱,唐代著名学者、翻译家、旅行家,如何渡流沙越葱岭,如何历经十七寒暑,西行印度求法,如何西行归来授徒讲学、主持译述的真实故事及旅程进行一一还原。从人物传记的角度,介绍了唐代中外社会、经济、文化交流的盛况,介绍了西行求法的艰辛,并对玄奘
中国本土宗教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室主办,已于2018年1月在我社出版了*辑,每辑大约20篇论文,作者来自全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师生、研究者,有名家论坛、经典解读、历史钩沉、田野调查、研究动态五个栏目。书稿将对中国本土宗教发展史上的教派传承、道经问题、道教科仪、民间宗教和神仙信仰等多方面内容
西安广仁寺作为全国*的绿度母主道场、陕西*的藏传佛教寺院,自公元1703年康熙皇帝西巡陕西回銮时特颁谕旨敕建至今,已逾310年,历为蒙、藏、青、甘、川、京等地转世活佛、高僧喇嘛的驻锡、传法、挂单之所和国内外名士大德、善男信女的游历、瞻礼、敬奉之地,至今仍是爱国爱教、民族团结、弘扬佛法的重要场所之一。广仁寺于1983年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