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禅画美学”系列丛书六本之开篇之作。“禅画美学”,非知识,非学问,非一派理论,而是知行合一的实修系列禅法,旨在通过禅画修养,令观者有可能顿契“禅”的不可思议境界,欣赏天地大美,身心和谐、健康生活。本书从世出世间不二、天下大同之大美的高度,追根溯源,析解儒家经典《中庸》之精髓,以独特视角探讨儒家提倡的人性本善、社会
本书共分十二章,内容包括:世界初创、生成国土之父母神、探访冥界、三贵子的诞生、天照大御神与速须佐之男命、大女神受难、速须佐之男命的多面性、大国主神建立国家、让国、国土扩张等。
本套丛书以小学高年段至初中阶段的学生为目标读者,把“课程引申出来的兴趣点”作为整体逻辑,挖掘出学生在课堂上初步涉猎,但难以深入了解的故事和兴趣点。全套丛书围绕“课程点+兴趣点”,深挖课程资源,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通识教育。首批出版“国学”系列共5册。“国学”系列先期出版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唐诗、古文名篇、明清小说、现代作家
《崇高之心: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是印度知名瑜伽行者、近代重要的灵性导师尤迦南达1946年在美国出版的自传,记录了其执着追寻瑜伽真理的一生。作者是近代首位到西方传扬克利亚瑜伽的圣人,毕生游历四方,遍访奇人高僧,包括桂冠诗人泰戈尔、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圣雄甘地,以及巴巴吉、拿希里·玛哈塞、圣尤地斯瓦尔等重要
一本重点表达如何运用禅学思想,来引导当代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处理各种关系的书。中华文化关心和讨论的核心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关系”二字,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各种关系处理得通达、圆融,我们就会说这个人有本事。本书把我们带进六祖惠能的世界,以学者的视野,用故事的形式,全面介绍了禅宗处理各种关系所使用的“
《坛经》是*一一本由中国人写的称之为“经”的佛教典籍,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本书以讲稿的形式对《坛经》进行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解读,同时还把《坛经》的十章内容整理成为慧能的十次讲座,语言生动,极具画面性,能带给读者全新的视角与身临其境的感觉。
美作为上帝的谓项,作为基督宗教哲学的基本概念,曾经带领基督宗教美学甚或美学近千年拓展之路,尤其在人文主义及文艺复兴之后,从感官感觉出发的审美美学日益发展,因此对美在本体形上层面的研讨、特别是在基督宗教哲学问题域中的研讨,是十分必要的。《循美之路:基督宗教本体形上美学研究/北大美学研究丛书(第二辑)》分上、下两篇。上篇讨
本书收录了《试析庐山慧远的观想念佛》《慧远大师的净土祖师地位与中国净土宗的发展》《东晋慧远开启中国弥陀净土信仰之探析》《慧远大师的净土思想》《慧远:中国居士佛教组织缔造者》《略述慧远大师与白人岩寺的历史渊源》等文章。
《玄奘传》(《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被梁启超推崇为古今传记*。本书是一部记述玄奘生平年代*早、内容*为详实的传记,是我国现存的、保持完整面貌的*早的一部中篇单行个人传记,也是一部研究中亚、印度及丝绸之路各国历史、地理、宗教、文化和社会风情的珍贵史料。
在中国文化史上,*次大规模接受外来宗教文明,应始自印度佛教的东传。两汉之际,佛教*早从西域传入中土,历经六七百年的发展,至隋唐,终于建立了中国自己的宗派,基本完成佛教的华化征程。回望两千多年的中国佛教史,中古隋唐是特别重要的时段,因为*著名的四大译师、*影响力的佛典和开宗立派的大师,以及佛教文献学、佛教史学的奠基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