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弘明集》初次成书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续补工作持续到了乾封三年稍后。全书三十卷,分十篇辑录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年间佛教弘法文献,录文五百六十余篇,僧俗作者共计二百多人。十篇就是十类,分别为《归正篇》《辩惑篇》《佛德篇》《法义篇》《僧行篇》《慈恻篇》《诫功篇》《启福篇》《灭罪篇》《统归篇》等。许多当时流传的佛教弘法
《中国教会新报(印影本套装全12册)》(ThenewsofChurches)是近代著名中文报纸《万国公报》的前身,一八六八年九月(同治七年七月)创刊于上海。创办人和主编为美国籍基督教监理会传教士、近代著名翻译家与教会教育家林乐知(YoungJohnAllen)。该报创办时正值清政府大办洋务之时,因此,介绍西学、西艺即近
《中国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研究》是关于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课题,属于宗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交叉学科,本课题选取了已经申报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部分有代表性的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其历史源流、现实状态、濒危情况及已经采取的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调研和考察,力求真实地反映目前我国宗教类非物质文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但传入中国后,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教文化融合发展,经过长期演化,*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那么,应该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本书对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作了系统深入的阐释,回顾了佛教初创及中国化的过程,分析介绍了佛教文学、佛教艺术方面的成就,对中国佛教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也作了精准的提炼。
本书包含作者近期发表的9篇论文。作者对宗教现象进行了符号学分析和思考,试图建构宗教符号学体系。该著作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宗教作为灵魂符号的主体建构过程,比如视觉再现等具体化过程;宗教的文化符号学理论建构,及其与欧洲文化符号学的亲缘关系;宗教作为意义生成的方式,如虔诚中的非基因因素;宗教的形而上追问等。
佛光山金玉满堂系列由星云大师任总策划,由佛光山金玉满堂编辑小组编辑,内容以星云大师多年的佛法通俗著述与精彩言说为主,也有星云大师的高足慈庄法师、慈惠法师的佛学心灵励志的机锋妙语,以人间佛教的弘法精神,为当下世人因欲望、执念、迷障、焦虑而干涸的心田,引来股股清泉,启迪人们做人、做事的智慧,以大自在的心境中,取得人生的成就
《道教学刊》为集刊,每年出版两期,每期包括“学者访谈”“新史料”“专题论文”“动态与书评”4个栏目。其目标是探索国际共通的老学与道教学术话语体系,构建多样性的道教学术新范式,带领国际老学与道教学术前沿。目前有关老子及道教的刊物较少,尤其能介绍国际前沿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刊物更少,本集刊的出版可谓填补了空白。
沈阳慈恩寺是东北三省四大佛教寺院丛林之一。慈恩寺相传始建于唐代,迄今约千余年历史。清顺治、道光及民国年间均有扩建和重修。寺院收藏有大量珍贵的佛教经卷、碑刻等文物。慈恩寺作为辽宁省的佛教中心,在全省、全东北乃至全国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由于种种原因,慈恩寺的史料零落,不系统、不连贯,甚至重要的部分有缺失,如不尽快编修慈恩寺
敦煌佛教文献注疏汇校:《圣稻竿经》与《金刚经》
《王骧陆印心思想研究》稿是目前国内外第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王骧陆及其佛学思想的著作。《王骧陆印心思想研究》稿以两条(第1条是印心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历史背景的追溯,第二条是王骧陆与同时代佛学思想之间的异同及其与同时代佛教僧俗之间的交往关系的梳理)交织的主线贯串王骧陆印心思想六大模块的研究(印心思想的内涵、特质、构架、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