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符号”系列丛书是一套全面而精致的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性读物,该系列图书选取了乐器、神话、剪纸、匾额、书法等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符号,以通俗的语言解读其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阐述其发展历史和思想流变,力求多角度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独特魅力。本书介绍了中国神话的起源、发展、流变、分类,以典籍中具体的神话
郭实猎(1803-1851),德国人,19世纪上半叶中外关系史上的关键人物,然因清末以来相关之记录粗糙失实,第一手史料则多存于海外档案、特藏文献中,致使他在历史上的形象历来迷离难辨,充满矛盾,在中外交流史上发挥的作用亦难展现。 本书从新发现的莱顿大学特藏郭实猎文献、圣公会非官方档案、荷兰传道会档案入手,将这些用英语、
全书共分七章,分别研究了广西布努瑶所在地地方社会关系,布努瑶民间信仰生活,后代与祖宗,祖宗下的血缘兄弟,“守护”生命的舅家,“患难与共”的地缘关系,仪式与秩序。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佛教与其他文明间的对话》的研究成果之一。研究的主要关键词是“一带一路”、宗教对话与佛教。主要关注的是“一带一路”上中国与印度、尼泊尔、海上丝路诸国(南海航线)以及原西域地带,以佛教为核心展开的,中国与各文明间对话历史的分析,并涉及该对话的当前情况。“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级顶层
本书讲述了1215年至今的800年欧洲猎巫史,重点介绍了如天文学家开普勒为母洗冤、消失的小镇、塞勒姆女巫事件、真实的黑魔法、画家戈雅与女巫、歌德的巫师狂欢、20世纪的巫术裁判所、现代电影电视中的女魔法师等内容。通过现代欧洲质疑传统信仰的角度,作者重新审视了残酷的女巫审判及其受害者的命运,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多男男女女被当作
本书作者选取明清及民国年间内丹学文献汇编点校成书,所选资料包括《丹道概论》《大成捷要》《修身正印》《地仙玄门秘诀》《觅玄子语录》《金丹妙诀》《玄机口诀》《葛仙翁太极冲玄至道心传》《仙学真诠》《丹经指南》《补天髓》《先天气功筑基要诀》,共计12种。这些资料的特点是比较通俗易懂,或讲解原理清晰,或解释术语明了,或叙述丹法详
本书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丛书》之一,是“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2024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本书初版于1999年。本次修订的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民族的伦理精神,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深层结构,它是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大众心理上的积淀与自觉,是儒道佛三家伦理思想
本书首次集结了国内著名佛教哲学研究者王雷泉先生多年来面向学生与公众的演讲文稿,主题有“中国佛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佛教哲学与环境生态”“佛教生态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实践路径”“禅的精神与人生智慧”等,涉及《六祖坛经》《法华经》等禅宗经典的哲学解读。全书从哲学角度,对佛学经典或公案进行解读,如对”烦恼即菩提“等进行了详细的
本书稿是我社重点项目《中国佛教美学典藏》丛书之一,作者聂清原为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现为上海科技大学教师,对佛教有较深厚的研究,对其中主要是禅宗书法也频有造诣。禅德,即禅宗大德,用以尊称禅师。墨迹即所有的手写书法作品都可以称之为墨迹,尤其指禅宗历史上著名禅师的手迹。虽然中国传统上并没有对禅师的手迹予以单独关注
本书稿是我社重点项目《中国佛教美学典藏》丛书之一,该丛书有佛教绘画、造像、书法、建筑、诗文、音乐、器物等卷。有主编高建平、尹佃写的总序,是从博大精深的佛教艺术与文化方面阐述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意义。本书绪论外,共六章,对敦煌写经中的书法作出全面阐释,如字体的分类,书写水准与审美风格、楷书的字体演变、代表性写本介绍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