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研究论丛》第二十五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l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辑,包括《界与融合:明代历史研究的数字化尝试》《绘制书籍的流通:基于“中国书籍数据库”的考察》《数字历史黄河”支持下“明清故道”形成过程研究》《支分派别,指掌学脉——《明儒学案》的可视化分析与呈现》《浅谈明史研究中的数据库建设》《明代的毛葫芦兵》《江南才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初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该作出版以来长销不衰,至今仍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重要全面的基础参考书。 本系列是《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官方授权漫画版本,特邀故宫副研究馆员、清华大学博士梦雨精心编绘,以漫画图解的形式逐字逐句解
本书以北宋末年的历史为背景,从联金灭辽这一导致北宋王朝由和平走向战争的关键抉择开篇,呈现北宋君臣面对急剧变化的政治形势,在战与和的泥淖中艰难挣扎,直至靖康之变北宋灭亡的全过程。 从细节入手,通过外交与军事两条主线的交替叙述,结合北宋的外交制度、政治制度等,再现: 以赵良嗣、马扩等人为代表的北宋使节在没有军事后盾支持的
《魏特琳日记》真实记录了南京大屠杀期间,美国传教士明妮·魏特琳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设立妇女儿童难民收容所、保护上万名中国妇女免遭日军暴行的感人历程。日记以日为单位,记载了日军暴行、难民生活等诸多历史细节,展现了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光辉与坚韧。
本书深入探讨了海南岛的历史与文化,揭示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何塑造了多元文化景观。书中首先介绍了海南的地质变迁及早期人类活动,通过旧石器和新石器时期的遗址,展示了先民的智慧与勤劳。接着,梳理了自秦汉以来海南的历史沿革,重点分析了移民对海南文化的深远影响。后续章节精选了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外来人杰与本土贤士,
本书是一部近代观念史学术研究著作,主要研究清末民初江(江苏)、海(上海)两地关于上海地位的认识分歧和背后的多重博弈以及传统地方观念的近代转型。其第一章探讨王韬、康有为等知识分子对上海认识的转变和对上海公共舆论的影响;第二章探讨旧式科举出身士人的上海江苏观念;第三章揭示当时上海都督府和江苏都督府公文、告示等反映出来的上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辅导用书(2025年版)》是中央马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年版)》的配套用书,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辅导用书》的修订版。本书根据课程设置目标、教学需求,紧紧围绕“四个选择”,以问题为导向对各章内容进行修订,力求体现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从而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
《中国经济与社会史评论》是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主办,主题集中于中国历史上的经济与社会专题研究。该书自2016年起已在我社出版6辑
本书是孙皓晖继《大秦帝国》后全新史论集。书中深入剖析秦灭六国、盘整岭南、统一天下的战略逻辑与制度创新,探寻中国文明历经千年冲击而延续的韧性所在,并从外交、法治、民族融合等维度,揭示中国文明在当下国际变局中的突围之道。
本书由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撰写绪论,帮助读者快速认识和理解世界遗产的价值;同时精选11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建筑奇迹、宗教艺术、水利工程,江南园林、千年古城、绝壁岩画、多元海岛、高原茶山等,邀请文化遗产专家解读各遗产地的独特魅力与全球价值,讲述申遗和保护工作背后的鲜活故事。从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到苏州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