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学文献集成朝鲜卷》辑录的是朝鲜时代学者用汉文撰写的《尚书》学文献,其中著作33部,单篇文章100篇,诗歌24首,涵盖了大约从公元14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朝鲜学者研究《尚书》学的相关文献。本书是朝鲜时代《尚书》学160种文献的繁体竖排点校汇刊本,以韩国成均馆大学出版部编印的《韩国经学数据集成》57《书经》九为
本书是作者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与加强我国对外话语体系研究结项成果的修改稿。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章:话语体系的基础理论。如话语是什么、话权力如何构成?话语应遵循何种伦理的问题。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四章:话语体系的主题内容。这属于怎样理解中国价值观念的问题。第三部分包括第六、七、八章:话语体系中
本书针对清代苏州会馆公所与商会两类商人团体,以工商业碑刻和商会档案为关键史料,采取国家与社会互动模式演化的研究视野,从市场经济、都市社会、政府结社法令以及经济政策四方面,分析晚明以来近代中国长时段的社会变迁,论证在苏州商人团体和社会变迁之间有着颇为复杂的互动模式演化过程,可对近代中国社会变迁过程提供更细致的整体性理解。
本书是一部关于张家口以及察哈尔地区的影像志。涵盖近80年历史,图片涉及外国来华摄影师、民国时期国内摄影师、革命战争时期红色摄影家的作品。作者对这批影像进行重新构架、解读,形成大好河山、路的命运、吾乡吾民、古迹考史、美丽世界、巅峰时刻六个部分,展现了察哈尔地理生态,社会百态,交通建筑,历史古迹,日军将摄影作为政治工具粉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出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概况、机遇和挑战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并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构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等一系列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本研究旨在探讨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222年中国古代社会纵向的流动过程及其特征。研究从上述文献资料中搜集了约700人,通过列表追踪他们的社会地位变动,从而观察某一社会群体重要性升降的一般趋势。围绕社会流动这一讨论焦点,本研究涉及文化变革的各个方面。 许倬云 在本书中,作者自《左传》《战国策》《史记》中选取了春秋、战国
本书讨论的重点是中国历代皇朝的中外关系,包括:一、中国与其他国族的互动;二、中国本部与边陲族群的互动;三、中央政权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四、社会上层与下层的互动;五、市场经济网络的运作;六、文化学术层面,主流正统与异端的挑战者之间的互动。 不论是作为政治性的共同体,抑或文化性的综合体,中国是不断变化的系统,不断发展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