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华文化经典”课程的教材图书,是帮助大学生学好人文社会科学的“入门向导”。全书分为上下两编,所选典籍覆盖哲学、政治学、伦理学、历史学等思想内容。上编为精读部分,主要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等六部典籍,采取注释、讲解的方式进行深度阅读。下编为泛读部分,主要包括《尚书·禹贡》《礼记》《山
这是一套别出心裁的中国历史读物,以漫画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让历史阅读变得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同系列共分为三本,书名分别为《一口气读完中国史:从远古到秦汉》《一口气读完中国史:从三国到大唐》《一口气读完中国史:从两宋到明清》。每册都包含10万余文字和300多张插图,语言通俗易懂,同时严格遵循历史事实,每一段叙述文字都搭
《中国文化常识1000问》是一本全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通俗读本。本书涵盖传统文化、故事传说、历史知识、文学艺术、诗词鉴赏、语言文字、写作技巧、阅读方法、古文解读及哲学思想等多个维度的1000个问题,全面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广博与深厚。每个问题都经过精心挑选,既包含趣味性的知识普及,又不失实用性的指导价值,旨在以轻松愉快
本辑设史地考辨、学术探源、国家治理、近世寻踪、性别研究、学界忆往等6个栏目,涉及战国西汉蓟城、妙峰山信仰、明代京卫制度、近代北京女警察等主题,扎实推进了北京城市史及区域史的研究。
《太平天国及晚清社会研究》由南京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主办。本辑分为三个栏目,分别是“太平天国及晚清史研究”“档案整理及考证”“综述及书评”。“太平天国及晚清史研究”收文7篇,“档案整理及考证”收文4篇,“综述及书评”收文3篇。
我国史学自古以会通为己任,太史公“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郑夹漈取历代之籍,通为一书,无不高屋建瓴,以求鸿博。近世以后,西学东渐,学尚分科,史为断代,以求精深,或失褊狭,有昧于史事演进之大势。唐代结束魏晋以来相承之旧局面,宋代呈现历史文化之新面貌。唐宋之间有一个长期的变革过程,唐宋并称,既有文化形态上的相继,又有历史
本书以作者与佛克马和柯雷的交往、交流为纲,通过收录几场访谈的内容展现了佛克马的主要学术观点,又通过笔译柯雷作品的方式向读者呈现了其核心学术观点。作者匠心独运,以简洁、轻松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了荷兰汉学发展历程以及佛克马、柯雷两位荷兰汉学名家的核心学术观点及其人格魅力,对读者了解当今荷兰汉学的发展情况有所助益。
“汉魏文章半洛阳”,一部中国史,半部河南史;一部河南史,半部洛阳史。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区域,历史上长期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河洛学研究》是河南科技大学创办的学术集刊。集刊立足河洛,面向全国,以宣传河洛文化、展现河洛学最新研究成果为主旨,以收录原创学术论文为主,辟有河洛论衡、河洛文献、河
山东抗日根据地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它不仅是华北四大根据地之一,也是连接华北与华中的重要通道和战略枢纽。与华北其他根据地相比,它的开创和发展路径独特。 本书主要利用山东省档案馆、台北国民党党史馆所藏档案,以及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数据库资源,已刊中日文相关历史文献、调查资料及山东省各县区资料等,从以往研究较少涉及而又对山东
本书是对敦煌法制文献的专门整理校释成果,所收录文献包含法律典章、判集及牒状三大类。其中,法律典章类下含敦煌出土律、令、格、式、令式表、诏敕等六种文献;判集则主要是敦煌出土的各种判集文书;牒状类,则收录了告身、补官牒、争讼牒状、请公验判凭牒状、破用籍并判凭等五种文献。对文献的整理校释则主要包括拟题、题解、释录、校注等四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