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学术论文集。强调学术性、地方性、原创性,所收文章涉及运河文化、扬州历史、名人轶事、文学研究、学人笔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类。书前有卷首语,入选文章约15篇。作者多为扬州地方文化研究学者,如吴善中、刘建臻、明光等。文章内容主要聚焦扬州文化,有一定深度广度,如刘建臻《评<刘师培年谱(增订本)>》、王嘉川
本书共分六部分:汉学史研究、汉学书序、专稿、专访、当代汉学地景、书画展示。主要内容包括:追逐与交切一一论法语在中国文学译人欧洲语言中的地位;爱尔兰所出土的中国印章;《经典儒学核心概念》导言等。
本书为学术研讨会论文的结集。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2021年5月,民革中央与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等单位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孙中山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学术研讨会,本书即为研讨会论文的结集。该书分孙中山的思想演进与现代化的思考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实践中国共产党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
以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的历史风俗画作品《清末民初北京万象图》为蓝本,介绍20世纪初,新旧世纪之交北京风貌的历史文化通俗绘本。全书分为城市格局、近代化进程、市民生活、新文化传播、时局与事件5个部分,层层递进,选取最能反映当时北京社会文化各领域的历史横切面,呈现一幅内容丰富、史料翔实的京华万象图。本书以中英双语形式,对1910
本书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智慧的传承渊源、结构脉络、实践方法、应用案例,以及中国传统哲学、医学、易学、文学、格物之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实践内涵。作者以简练敏慧之文笔和开阔放达的视野,阐释了以宗经、涉事、守先、待后的中国文化传承路径,亦深入阐发了以《大学》的格物智慧为津梁的
流传至今的中国历代公文名作,在浩瀚的中华典籍库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限度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精髓。这些公文中承载的治国理政智慧、家国天下情怀、格物究理思想、明德弘道追求,以及蕴含其中的写作规律、思维方法,都为我们今天的公文写作提供了丰厚滋养和不竭源泉。
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编《宋学研究》第四辑收录15篇论文,分五个专栏:宋学大讲堂、职官与选举、政治与人物、文献与文化、哲学与宗教。从本辑起,《宋学研究》新增宋学大讲堂"栏目,这一期刊登了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转型时代:宋代政治文化面面观》,清华大学陈来教授《宋代理学概说》。
文治堂丛书,本书为文化十二讲之一,丛书包括《中国书院十二讲》《中国运河十二讲》《中国古诗词十二讲》《江南文化十二讲》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智慧的结晶,丛书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代表,以通俗的文笔将其蕴含精神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培养读者增强文化认同和人文素养。本书选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者李孝悌的文化史代表作,揭示明清以来文化、城市与思想的多个面向,展现隐藏在城市深处和历史尘埃里的生活真相。 全书内容横跨五百多年的历史,从明代洪武年开始延续到五四白话文运动,涉及城市社会、思想启蒙与文化等多个议题,为了解明清以来的近代中国,提供了有趣的细节。作者运用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的新视野,立足于御制
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已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组织实施等各个方面作出全面部署。在全面准确把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