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自西汉平寿县建置,迄今2200多年的城建史揭示出的城市演进规律,既具有普遍性,又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使得潍坊在城市历史地理研究中,成为全国城市体系中二级城市的典型样板。本书通过研究分析潍坊市城址转移庚续、空间发展演化的历史脉络及其动因,全景式展示潍坊作为历史城市,从起源到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
抗日战争档案汇编丛书是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由国家档案局组织全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编纂出版的系列图书。《永康市档案馆藏抗战档案选编2》为该丛书中的一部,选用了约200件民国档案,反映了抗战期间,永康民众在后方支持抗战、支援前线部队的相关情况,主要包括开展破路运动
《嘉庆石城县志》一书是粤西府县旧志丛书中的一种,共有六卷,首一卷,清嘉庆间石城知县张大凯纂修,蔡平整理。《嘉庆石城县志》之修乃在孙绳祖《康熙五十一年石城县志》的基础上,以喻宝忠《乾隆四十六年石城县志》稿为蓝本,事以类从,收亡集佚,提纲挈领,刈楚芟芜而成。在体例和内容上都较康熙朝前两部《石城县志》有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在门
《史记论文》是清代学者吴见思关于《史记》的系统性评点著作,在《史记》评点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价值。本次整理以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尺木堂刻本为底本,以民国五年(1916年)中华书局铅印本为校本,对原书作了分段、标点、校勘等工作,为便于当代学人及后人使用,将原书的竖排改为横排。
真实、准确、科学、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本书是一本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与干部教育相结合的研究性著作。本书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深入探讨中华传统文化在培养干部人才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旨在通过结合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当代干部教育的需要,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干部教育体系,提升干部的思想修养、道德品质和领导能力。包括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礼仪、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分析
本书是“50后”作者对少年时代和其时所居住的上海的追忆。隔壁的姆妈、尊敬的老师、要好的同学;打开水、倒马桶、零拷老酒、上澡堂;吴淞路上的石库门、看得见苏州河的亭子间、“大清银行”里的学校、原朱葆三路上的工厂……从苏河北岸到外滩的虹口与黄浦是作者成长的家园,街巷建筑承载的厚重历史与生活行走的记忆交织,尽数被作者娓娓道来。
本书是一部研究晚明社会的历史著作。本书以宏观的历史视角结合细致入微的考证爬疏,从军事、政治、民生、文化等角度,全面展现明末的动荡时局,用晓畅的语言生动叙述,为读者提供了一本系统了解明末社会发展与明朝衰亡原因的简明历史著作。其作者刘鹤,笔名幻想狂刘先生,哲学学士、法学硕士,精通英、德双语。作家、军事历史学者,微博百万粉丝
本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在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观念和艺术形式,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和推广策略,提出了具体的传播和推广方法,并讨论了如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的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产业发
《福建省志对外经贸志(1991—2005)》是一部系统记述1991—2005年福建对外经贸行业发展历史的专业分志。它由福建省商务厅牵头,福建省对外经济贸易研究所参与编纂。对外经贸范围,包括对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对外贸易经济合作。记述方法,按志体要求,横排竖写,纵横结合,由序、述、志、图、表、录等部分组成,以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