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中阿含经的故事》(全2册)是将原始佛教经典中佛陀及其弟子在修行和传教活动中的言行以白话文的形式呈现出来。以容易理解的、浅显的文字论述了经典中的四谛、十二因缘法等,兼说为人处事、伦理法则、普度众生等思想。从佛法的方方面面呈现出佛陀教说的所持、所归和所聚。
本书《杂阿含经的故事》(全2册)是将原始佛教经典中佛陀及其弟子在修行和传教活动中的言行以白话文的形式呈现出来。以容易理解的、浅显的文字论述了经典中的四谛、十二因缘法等,兼说为人处事、伦理法则、普度众生等思想。从佛法的方方面面呈现出佛陀教说的所持、所归和所聚。
本书《增一阿含经的故事》(全2册)是将原始佛教经典中佛陀及其弟子在修行和传教活动中的言行以白话文的形式呈现出来。以容易理解的、浅显的文字论述了经典中的四谛、十二因缘法等,兼说为人处事、伦理法则、普度众生等思想。从佛法的方方面面呈现出佛陀教说的所持、所归和所聚。
本书《长阿含经的故事》是将原始佛教经典中佛陀及其弟子在修行和传教活动中的言行以白话文的形式呈现出来。以容易理解的、浅显的文字论述了经典中的四谛、十二因缘法等,兼说为人处事、伦理法则、普度众生等思想。全书共分8辑,从佛法的方方面面呈现出佛陀教说的所持、所归和所聚。
宗喀巴大师出世时,西藏佛教戒律松弛,教风败坏,僧人腐化。很多喇嘛“不习经典,乱受灌顶,寺庙僧侣,尽同俗装”。大师睹此种种,触目惊心,决心振兴佛教,力挽颓风。1388年改持律者所戴的僧帽为黄色僧帽,1395年,供精其寺慈氏像一套比丘衣具,以示菩萨亦应守比丘戒。此后数年,奔走各地,宣讲戒律。1401年,宗喀巴和他的老师惹达
本书从全书的框架看,包括“中国的禅”“日本的禅”“禅的现状”,其中,在“日本的禅”部分,详细描述了中国禅的传入及其对日本禅的影响。作者对柳田圣山等前辈学者的研究有继承又有发展。在研究方法论上,他继承了历史学和文献学的方法,这可以说是“照着讲”的一面。但其早期禅宗研究特别是“北宗禅”的研究又不是简单重复前人的成果,而是又
本书为明人洪应明撰,成书于万历三十年(1602)。全书共八卷。其中三卷记道家列仙,三卷记佛家诸祖,均有版刻画像及人物故事。附《长生诠》一卷,辑录道典中长生之术;《无生诀》一卷,辑录佛典中列祖语录。并有袁黄、冯梦祯所作《仙引》、《佛引》。
清雍正刻本《法海奇观》,据考证为清初刻本。底本装帧形式采用散页装,共54面。诗画同页,每幅图像绘刻精工,线条流畅,配景适宜,动静有致辞,给人以很高的艺术享受,堪称观音艺术创作的杰出典范。每幅画配以佛经典故与禅宗语录,图文结合,雅俗共赏。这些观音形象多为女性,典雅高洁,柔慈倩丽,婀娜多姿,是东方女性美的集中体现。其以精致
《世界祖宗型神话:中国上古创世神话源流与叙事类型研究》运用原型理论、文化人类学、历史还原等多种观念和方法,对中国夏商周人创世神话原初形态进行复原性重构,对其发展演变源流进行清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上古创世神话叙事类型的特征。 《世界祖宗型神话:中国上古创世神话源流与叙事类型研究》研究证明,现今所见鲧禹启传说,原本是
《圣经文学研究(第十三辑)》已被收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2014至2015年度来源集刊。为适应圣经学术研究蓬勃发展的需要,本刊自2014年起改为半年刊。 《圣经文学研究(第十三辑)》是研究圣经文学的专业性学术集刊,主张运用各种传统和现代文论对圣经进行文学评论,亦倡导对圣经进行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