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交融与和平的未来》若想铲除孕育穆斯林激进分子的激进意识形态,治本之策是,国际社会要大力推动穆斯林世界向温和主义迈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推动穆斯林世界汲取伊斯兰文化和谐观——伊斯兰教核心价值观是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之历史智慧,尤其是要汲取其精髓伊斯兰哲学兼收并蓄的智慧。《文明的交融与和平的未
《穆斯林激进主义》:激进主义一直是一股穆斯林世界的破坏性力量,成为伊斯兰教的肘腋之患,流毒千余年,今后还要和我们如影随形地伴生下去。鉴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维度,梳理漫长的穆斯林激进主义历史演进轨迹,探寻其背后实现不同时代传承的激进理论家和践行家的言行,目的不是渲染激进思想及其行为,而是力求提供一份能够正确把
《整合·转型·升华:道教史论集之一》汇集作者研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道教历史的学术论文十余篇,包括《曹操与道教》《陶弘景与上清经派》《略述两晋南北朝道教与辞赋诗歌》等。作者对东晋南北朝的道教历史做了详尽分析,指出,东晋南朝时期,道教通过与当时士族知识分子的互动,与儒、释两家的互动,一次实现了重大的继承、整合与转型、升华,终
同处于长江流域的四川(蜀)、江西(赣)是中国古代佛教、道教比较发达的地区,在佛道文化发展历史上有着显著的地位。两地的佛教、道教不仅各自兴盛,而且相互之间密切交流,对两地乃至全国的佛教、道教的发展与传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国宗教史上颇值得关注的现象。选择了“从鹤鸣山到龙虎山——地域转移与天师道流变”“宋元明清蜀赣全真
扣冰藻光禅师(844928),又称扣冰辟支老佛,京兆翁氏,法号藻光,福建崇安县新丰乡吴屯里翁屯东村人,诞生于唐朝武宗会昌四年(844年)。13岁出家为僧,先后拜谒雪峰义存、鹅湖大义禅师。广明元年(880年)卓锡于崇安瑞岩,创瑞岩寺,徒众云集,一时瑞岩道场,遂与天台、曹溪并峙千古。扣冰古佛在世时,民间流传许多有关他驱邪镇
云门宗是中国禅宗之五宗之一,创始于唐末五代时的文偃禅师。本稿以文偃禅师的语录诗文集《云门匡真禅师广录》为中心,从《云门广录》的编录刻印流传过程、云门禅师的生平经历、《云门广录》的结构和内容分析、云门宗的禅法及其后世影响等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了有关云门文偃、《云门广录》、云门宗的历史及思想方面的重要问题。
一行禅师以自身的禅修体悟以及深入浅出的笔法,将佛法浓缩成一篇篇贴近生活的禅修指导,对佛教的基本教义做了生活化的阐释。本书直探佛法心要,阐释了四圣谛、八圣道以及二谛、三法印、四无量心、五蕴、六波罗蜜、七觉支、十二因缘等基本佛法的义理,配合佛教经典,辅以图解,而且还揭示了身体力行的诀窍。对于想安顿身心的读者来说,是一本贴近
本书为学术类图书。中观学派是佛教发展到中期大乘时期,受到部派佛教教理及外教哲学思想影响产生的一个学派,以龙树《中论》为根柢,宣扬般若空观思想。本书对中观学的源流、传承、典论、根本论题与实践方法均有独到、理性、深入的分析,是研究中观学派不可多得的入门书。
本书分为二十二章,有本文自注,详细论述因乘果乘即显宗法相乘和密宗金刚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