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体框架由这方热土、多彩畲族、文化教育、山珍海味、建筑古迹、族姓信俗、人物行实、知青年代、往事钩沉九个部分及“大事记”构成。集中挖掘地方历史人文与教育,反映传统建筑古迹风貌,展示民俗风情和山海独特的物产,展现硖门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作用。
本书分为《一方水土》《宗族聚落》《文物古迹》《人物风流》《记忆往事》《乡土百工》《教育文卫》《岁时节日》《物华吟赏》九个章节,从不同侧面展现太姥山镇山海交汇、物产富饶的自然优势,多元一体、人文渊薮的历史文脉,现代文明与悠久历史交融的区域特色。撰写过程中编者对太姥山镇进行了全域性田野调查,获取了丰富的古遗址、古建筑、碑刻
本书对画册进行了认真稽考,并精校细勘、详注铨释,用语体文作平白明易、通俗易懂的表述。上篇结合画册的22幅彩图进行诠释,下篇则对各种人(68种)的文字简介做简要考释。《云南种人图说》手绘本为清代稿本,现藏于云南大学图书馆。画册前录康熙五十八年《山川考谕》代序,抄录时间为清光绪十八年(1892),估计此画册完成于此时或之前
傈僳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大家庭中的一员,本书是”云南史话·世居少数民族系列”丛书之一,以科普读本的形式,介绍了云南傈僳族名称的由来,追溯了从远古开始,直到近现代时期云南傈僳族的发展变化,总结了云南傈僳族发展情况,记录了傈僳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与文化魅力,详尽描绘了傈僳族概况综述、历史沿革、重大历史事件、地方特色文化、自然
《长安——传统节日之都》以传统节日为载体,以乡愁为情感纽带,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核心,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类出版项目。本书着重论述春节(含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以及冬至等节日与长安结缘的过程。追溯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考究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引领读者重温传统、体味传统,从中汲取并继承传统文
本书所关注的王莽时代,讲述儒家在中央朝廷驯化君主失败后,进一步演进支配地方宗族,以至于最终灭亡秦汉帝国的一段故事。书中以桓、灵二帝的五十年执政生涯作为暗线,明线则试图全面系统地还原党锢之祸的始末,在此基础上细致考察党锢中人的心态、目的、行为,解读儒家在其中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士大夫的心态如何从辅佐汉朝走向了辅佐三国,
《中国古代官民互爱体系研究》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官民关系的学术专著。官民互爱体系的构建是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和谐和社会和谐的重要表征,也是中国古代盛世生成的重要原因和表征。目前学界对中国古代官民互爱体系的研究较为薄弱,研究成果不多,因而本选题具有较高的学术意义。全书分为九章,以大量的史料,尤其是汉魏隋唐时期的史料为基础,阐释
本书为研究黄河文明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学术著作。本书以历代黄河治理为主题,围绕黄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历代治黄举措及其得失、黄河问题的多元透视等专题展开讨论。主要包括《中国镇水神物的空间分布与价值探析》《伊洛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沙棘夜间液流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黄河流域县域
本书稿为19世纪末西方在华人士仁信(JamesJohnston)所著,他游历过广东、江西、上海和福建,尤其是在厦门和漳州驻留时间较长。他所著的《希望的国度》一书,介绍了中国国情、人口、妇女和儿童的地位、历史、政体、文学与教育等。他宣称,中国虽然暂时遇到挫折,但是中华文明不会由那些烧杀抢掠的列强来拯救,它从长眠中被粗鲁地
本书是一个关于北京历史文化的经典读本。全书以今天北京的空间地域为大致范围,举凡书写山川地貌、历史渊源、风土人情、文化流变等的文字,都在选文之列。三千年的建城史、一千多年的建都史,北京文化在不断地积淀、淬炼、壮大、升华,从边缘到中心,从支流到主流,最终成为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如今,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