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学研究》由同济大学曾亦教授与复旦大学郭晓东教授主编,为国内首本以春秋学作为研究对象的辑刊,此为第三辑。《春秋学研究》(第三辑)共30万字,收文章13篇,分4个栏目:公羊发微、春秋学史、礼学与制度、读经札记。文章总体质量较高,反映了学界春秋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本辑研究论文在主题上集中于春秋学,兼涉礼学,既有对专人专书
本集刊论文以中国古代史从魏晋至隋唐史研究为主体,延续武汉大学唐长孺先生开创的研究风格和优势,研究角度涉及政治史、制度史、社会史以及新出文书和碑刻的整理和研究等多个方面,学术成果受到国内外史学界高度关注。本辑包括20余篇论文,分吐魯番学研究研究论文文献整理与研究三个专题,内容涵盖了魏晋到唐之间以政治、军事、社会以及碑刻、
本稿内容为中国古代文史研究前沿论文及述评。时段为中古隋唐到宋代、明代。常设栏目为专论、书评等。本期为礼学与礼制专号,刊出文章15篇,包括导读1篇,专论9篇、译文3篇、书评2篇。内容包括《周礼》的赋税制度及其与法家的关系,从夫妻牉合看丧服制度中的女性处境,宋元嘉二十三年何承天奏弹文书再析,陈朝郊祀礼新诠,等等。本书旨在成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号召。为了更好地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更好地发挥宣传思想文化的作用,《文学遗产》从2023年第4期开始连续组织了文化传承发展的跨学科思考习近平文化思想阐释专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
给孩子的细节中国史·通史(漫画版)(全20册)是专门为6-12岁少年儿童打造的有细节,内容全面的漫画中国历史书。书中按照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逻辑讲历史,展现了完整的,多角度的中国通史。每个单元都配以精彩的标题,轻松的文字、生动的故事,和爆笑的随文漫画,更贴近孩子的喜好。书中还设置了许多巧妙的版块,如:历史的细
“天妤”是首个文化出海的国风虚拟数字人她从壁画中来,千余年后重返人间,游历各地,收集碎片,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重现盛世华彩。2022年4月22日上线以来,通过精心打造的《千壁寻踪》系列短剧,天妤以收集壁画碎片为线索,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短视频演绎。本书整理其相关内容,用天妤讲述中国传统文化。
1920年代的北伐在形式上是战争,在实质上是革命。经过这场战争,中国从政治到社会等各层面均有深远变动。这一时期,地方社会既有的军政力量在革命过程中不断分合演进,深刻制约了国民政府对地方政治的整合。本书从军事和政治的互动与关联出发,探讨北伐时期地方军政格局演变和政治整合历程,进一步揭示地域社会原有的社会关系与革命阵营内部
19世纪末期,随着西北边疆危机的进一步加深,清政府加快推进“藩部内属”“行政一体”进程,试图通过“改土归流”对西北民族社会进行改造。本书基于文献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系统梳理了近代西北地区“改土归流”历史进程,结合多学科理论和多样化的分析工具与手段,试图揭示西北地区民族社会近代化改造的本质与规律,以期完善近代西北土司制度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留下来的外国友人,用手中的笔、相机、摄影机等,记录下日军的南京大屠杀暴行,掌握了把恶魔送上刑场的重要证据。其中,马吉牧师拍摄的16毫米胶片影像,以及拉贝记录的《拉贝日记》,是最为重要的史料文献,已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作者详细记录了各界爱国人士寻找马吉影片的艰辛过程。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
《中国人的智慧》以易懂的语言,阐释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基本包含中国原典精髓。看完本书,中国智慧的精华也便算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