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许倬云老师讲述长江文明及历史的中国文化史。本书主要讲解了长江文明的缘起与发展,长江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关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长江的历史,了解中国的文化。现代中国的发展由长江流域发端,此后也肩负着大部分的发展任务。长江文明的形成,关乎中国族群、经济、文化、政治等诸多方面的起源与发展。当代年轻人肩负着建设未来中国、未
读历史并非简单地浏览史料。《资治通鉴》这部重量级史书卷帙浩繁,涵盖了数十个政权与王朝,1362年间的王朝兴衰与庙堂变幻,呈现政局盛衰图景,刻画执政治国、待人处事之道,不仅仅是一部史学著作,更是包含了无限古典智慧,足可经世致用的伟大作品。“通”在于了解,“鉴”在于实践。历史的意义正在于照见人类的发展历程,使得古今贯通。本
本系列图书同有三本,分别以决策艺术、管理智慧、处世哲学三个维度作为了解《资治通鉴》的三个视角。《领导者的品质:中的管理智慧》以历史上的帝王作为分析群体,反映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品质。《资治通鉴》素有“帝王教科书”之称,其主要创作目的在于让执政者了解过往经验,警惕前车之鉴。本书选取了历史上十几位帝王将相,组成了一套“红黑榜
本教材着眼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高校学生传统人文素养培育,从东方智慧、中华礼法、人格修养、汉字文学、中华艺术、农耕水利、科学技术、商业交流、民俗风情等九个方面阐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和开放的认知空间。全书共九章,每个篇章设立引言、学习目标、知识拓展、思政园地等模块,内容丰富、
《红映浦江——上海工运历史研究》(第三辑),是静安区文史馆与上海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并结合上海当代在红色历史遗迹、党史史料与革命史研究等方面的优势,联合编写的、专门研究上海工运史的书籍。本书为第三辑,分专题论文、口述回忆、研究回顾、史料整理等部分,是研究上海
本书是在作者刘统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加入新的研究成果,资料丰赡,考证翔实,逻辑严密,论断允当,是一部研究唐代史地的必备书,具有较高的学术性。羁縻州是唐朝在边疆和边远地区为少数民族设置的一种特殊行政机构。由于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地理环境的差异,羁縻州的存在形式有很大的不同。作者在详细考证的基础上,对唐代羁縻州的设置、行政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车在全世界大规模的生产和使用改变了世界,并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自1901年汽车输入上海,其成为近代中国最先行驶汽车且数量最多的城市。由此,汽车作为其时上海城市沟通系统的核心,不仅成为民众出行的重要参考,而且带来上海城市社会各界面的嬗变,进而对其城市化进程产生深远
方志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长期以来,历朝历代有众多的学者为之钻研,为之添砖加瓦。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掀起了普修地方志的热潮,方志学研究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各种方志学论著纷纷问世,大大地丰富了方志学的学科内涵。本书为首轮修志时期第一部方志学领域中的通用教材。全书从方志与方学史中概念、历代方志介绍与评价、新中国成立后的
本书追溯了华东师范大学及其前身之一大夏大学与普陀区的历史渊源,华东师大与普陀区有着百年的交往史,区政府主动服务学校,学校及时对接政府需求,校区双方在长期的合作交流中,形成了一套长效机制和良性互动。本书内容主要分五个部分。第一编为“校情与区情”。分别介绍华东师大和普陀区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况。第二编为“校区交往纪事”。主要梳
《东周列国志》是一部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初名《列国志传》,作者为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余邵鱼;后来,明末冯梦龙在此基础上加以改编,易名《新列国志》,共一百零八回,篇幅较原书大为扩充;清代乾隆年间,蔡元放又对此书作了修订润饰,加上评语、读法和注释,最终成为现今流传的《东周列国志》。全书共108回,起于周幽王被杀,止于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