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学研究》为陕西师范大学国际长安学研究院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此为第九辑。本着立足长安,放眼中国历史的宗旨,我们创办了《长安学研究》,深入探索长安从一座城市到一个文化圈的成长过程,并由此放眼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地位,刊物内容广泛涉及国内外有关长安历史文化及城市史、丝绸之路的相关理论与研究,展示学术发展新形势和新成果。本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共两册,上册从上古至五代,中册从北宋至鸦片战争,分别于1941年9月、1942年12月由延安新华书店出版。该书凡三编:第一编原始公社到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底成立——远古至秦,第二编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成立后对外侵略到外族的内侵——秦汉至南北朝,第三编封建经济的发展到西洋资本主义的侵入——隋统一至清鸦片
《支那通史》由日本东洋史学开山鼻祖那珂通世以汉文写成,1888-1890年间由东京中央堂初刻初印。1899年上海东文学社石印此书(前有南摩纲纪序、王国维代罗振玉序)。1938-1941年间东京岩波书店出版了《支那通史》和田清的日文译本。《支那通史》特色鲜明。第一,开章节体史书之先河,分篇叙述,因事立题,按朝代顺序,依次
本书既是一部渔村河南咀变迁史,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作者试图打捞起沉没在水底 的历史碎片和散落在民间的文化记忆,以人文的视角、民间的立场,整体勾勒出皖江大 通古渔村河南咀的地理、历史、渔业、人文和民俗风情。 全书共分两个篇章,第一篇章梳理了河南咀的地域源流、历史变迁和人文风貌,展 现故乡丰富而广阔的人文风情,在纵横
本书是著名旅行家伯顿·霍姆斯的环球摄影集的一卷,记录了庚子事变后来华外国旅行家眼中的中国,全书由三个部分组成:阿穆尔河、北京街道、故宫,内容包括作者一行从阿穆尔河乘船一路行至海参崴、天津、北京等地拍下的人文历史照片约400幅(照片拍摄时间在1901年前后),文字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标识,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本质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遵循与科学方法。本书主要记录、研究、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政策、制度、实践演进的历史进程,勾勒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本书为作者用10年时间打磨而成,以《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为蓝本, 结合近年来的最新史学研究,用通俗流畅的文字讲述唐朝三百年历史,共八卷。第 四卷为《女皇则天》,讲述武则天临朝干政这一段历史。 从后宫一名卑微的才人,到感业寺的青灯黄卷,再到君临天下的一代女皇,武 则天用自己的智慧和手腕,开创了前无古人、
抗日战争中,爱国民主人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团结争取的重 要对象和真诚朋友,是中国抗战力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打击敌寇、建立 抗日民主根据地、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四军之友———安徽抗战时期爱国民主人士》共34万字,图文并茂,是珍贵 的“三亲”史料,选取63位在安徽
《中国“三礼”》通过追根溯源的梳理,阐释中华礼乐文化的发展脉络及其内涵,明确传统礼乐文化所承载的四大价值追求——节制人性、达到仁爱、实现有序、促进和谐,诠释了传统礼乐文明的重要价值,及其在新时代的实践应用,这对管理社会,提升人类文明程度具有借鉴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本书兼顾学术性与可读性,站在时代的高度,既追求学理性,又
“方志之学,先儒所重。”地方志纵贯古今,横陈百科,自古以来就有“一方之全史”“地方百科全书”的美誉。编纂体裁是方志体例的重要组成要素,如何确定合理、完备的体裁体例,直接影响着志书的整体面貌,关系着编纂工作的质量,以及读志用志的效果,故无论是旧志,还是新地方志,都重视编纂体裁的运用。 本书由上海市市、区两级地方志工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