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案例集”。 本书为《华杉讲透〈资治通鉴〉》系列第25册,主要讲述的是安史之乱爆发后,肃宗至德宗统治的近三十年的历史。宝应二年春,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唐朝为了笼络河北降将,先
江户时代,清商朱佩章赴日后,幕府向其询问清朝政治、法律、军事、民俗等情报而编成的问答书《清朝探事》《仕置方问答书》。其中《清朝探事》是日本享保年间(1716-1735)江户幕府儒官荻生北溪奉将军德川吉宗之命通过居留长崎的深见有邻向清人朱佩章询问清朝之事、唐通事彭城藤治右卫门协助翻译而作成的问答书。虽存在多种传抄本,但终
包头,一座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大美之城。《多美包头》就是一部以包头为主题的摄影作品集,收录了百余幅摄影作品,既有面向全国广泛征集的艺术精品,又有摄影名家受邀采风的最新佳作,题材广泛,涵盖城市建设、工农业发展、生态文明、文化生活等方面,让我们从中感受新时代新包头的精神风貌。本画册是首届“多美包头”全国摄影大展入展作品集,
本书由囊谦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编纂,全书共25编85章,309节,75万余字,重点记述了当地自建制以来到2010年之间的自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变化,并充分反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全书史料翔实,文风朴实、严谨,体现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饱含了编纂者的心血、汗水和智慧。全书以经济社
该学术专著是一部关于中国文化史的作品。是柳诒徵的代表作之一,可算是中国文化史的开山之作。叙述了自上古至近世民国成立中国文化的演变历程,全书共三编。第一编为上古文化史,主要叙述自远古至两汉,是中华民族本其创造之力,由部落而建设国家,构成独立文化之时期;第二编为中古文化史,主要叙述自东汉至明代,为外来文化与中国固有文化由抵
杭州余杭的南湖建于东汉熹平二年(173),近2000年来都是余杭东苕溪滞洪兼灌溉的重要水利设施,发挥着保护杭嘉湖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南湖也是催生如今杭城西部最繁华地域的自然地理因素之一,南湖的开辟还造就了西溪沃土。千百年来,南湖历经沧桑、人文积淀深厚。进入21世纪,随着东苕溪抗洪设施不断完善和提升,南
《天柱县传统村落志》是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要求,全面系统的记录了传统村落的情况,是集实用性、资料性、信息密集性为一体的大型工具书,旨在为社会各界了解和研究天柱提供基本资料。本志书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按照尊重历史、求真务实的原则和“广征、核准、精编、严审、及时”的编纂方针,生动记录了天柱
益农镇隶属于杭州市萧山区,是萧山区最东端重镇。2016年底,益农镇镇域面积72.91平方千米,实际使用面积46.51平方千米,总人口43132人。辖19个行政村、1个社区。大片土地(5.64万面)系围涂而成。历来为农业区,改革开放后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轻纺印染业,至2016年底有工业企业232家。2019年10月,益农
乌罗镇位于世界自然遗产贵州梵净山脚下,在明朝永乐十一年置乌罗府。明清时期乌罗出过杨再思进士等数位历史名人,这里是松桃历史文明的源头。本书在查询史志、史料的基础上,以挖掘乌罗的历史文化、传承先进的传统文化为写作目的,从多个方面介绍了乌罗镇的悠久历史、文旅特色及发展现状。本书介绍了乌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突出了乌罗万亩大坝的
在识人用人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隐藏了很多这方面的经验。识人用人,本身就是靠经验多一些,譬如《论语》等,主观性大于客观性,无法用科学量化或者程式化。因此,即便到了现代社会,这类经典所传承的经验,仍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当然,糟粕自然也存在,但作为秉承科学而又客观地传承传统的现代人,合理的态度应该是耳熟能详的八个字:去其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