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高句丽、拓跋鲜卑两个民族的国家起源过程的分析,以个案研究为基础,辅以对两个个案的比较研究,总结了中国北方民族由前国家形态向国家演进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学术界流行的恩格斯和塞维斯的两种国家起源理论的异同与正确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既有对高句丽与拓跋鲜卑史料的重新疏理与考辨,也有对理论的反思与比较,并将两个方
本书是作者关于抗战历史的文集,分上、中、下三篇,分26个专题(26篇文章),最早的文章发表于40年前。本书从宏观层面全面地叙述、论述了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人民14年抗战的历史,论述了国民党政府对日政策的演变,论述了抗战时期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关系、国统区和解放区、抗战时期三种不同
本书考察的重点正是已知儒家经典最早的西文译本——罗明坚西班牙文“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前两章。通过对罗明坚西班牙文“四书”的注释和分析,着重揭示罗明坚在西方概念语境中如何解释儒家核心问题上的创造性及其通过创造性的诠释如何进一步彰显儒家思想中的理性主义特色,以此来重塑罗明坚译本及其本人在中学西传史上的应
本期《江南社会历史评论》收入了19篇论文。其中南京大学罗晓翔教授的论文通过对绍兴皂李湖水利史的研究,阐述了对明清江南水利共同体的新认识。复旦大学冯贤亮教授的文章则对改革开放后有关明清士人生活的研究做了历史回顾,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江南士人研究的范式和研究趋势作了深入阐释。上海师范大学洪煜教授的论文通过对浙江国民党地方报《
绪论部分,评述了《燕行录》语言学研究的现状,认为《燕行录》需得到语言学界足够的重视,亟待开展《燕行录》语言本体研究与专书研究,《燕行录》的词汇学价值需深入挖掘。同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燕行录》的语言学价值。第一章从宏观的角度介绍了《燕行录》的词汇来源与特点,以“话”字词(款话、夜话、对话、访话)、10个/组双音节词(如喜
“学好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系列图书,是一套为青少年打造的中英双语知识普及读物,旨在丰富青少年的知识储备,提升他们的双语表达能力,助力中国孩子走向世界,让世界听见中国的故事。本书为该系列图书的第三辑,包含丰富多样的主题,如成语故事、民间传说、中华人物、节庆美食、科技成就、艺术瑰宝、人文地理、家风文化,涵盖人文、地理、艺术
“学好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系列图书,是一套为青少年打造的中英双语知识普及读物,旨在丰富青少年的知识储备,提升他们的双语表达能力,助力中国孩子走向世界,让世界听见中国的故事。本书为该系列图书的第二辑,包含丰富多样的主题,如成语故事、民间传说、中华人物、节庆美食、科技成就、艺术瑰宝、人文地理、家风文化,涵盖人文、地理、艺术
本书是民国时期续纂的泰州志书,内容记述上起道光七年(1827),下迄宣统三年(1911),但亦有自紊其例之处.如《艺文.书目》载有道光7年前州人的不少著作,《贫儿院附记》中,有民国九年的内容。所列舆图23幅,乃系光绪州志所刻印之舆图。门目设置类于道光王志,唯删《疆域》、《山川》,增《商会》1卷、《引年》1卷;《人物》道
本书客观记述了众兴街道有史以来的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变迁。全志从通过村情概览、居民生活、党政群团、农业生产、村庄建设、社会事业、乡村治理、乡风风情、人物荣誉、艺文辑录等篇目,全面客观地记述了众兴街道的历史和现状,它为人们从更深的层次上认识众兴、了解众兴提供了一扇极好的窗口,更为激发众兴人热爱家乡,积极投入社会主义新发
本书为清雍正六年(1728)刻本,志约1050筒叶,字数约53万字,沿用崇祯泰州志篇名,内容上,除照录崇祯志外,根据康熙志稿增补人物志,其余部分内容为新增。文献资料收录翔博,新增内容约为《崇祯志》之倍,而又以《艺文志》所增文、词、序、记诸方面为最。资料收录据褚氏《序》称“虚衷采纳,勿滥勿苛,每一人一事,必经伦堂会议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