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通览中国佛教戒律发展总趋势的视角,做出了晋隋之际佛教戒律经历两次重大变革的论断,由此探索了佛教戒律中国化在特定历史阶段的具体进程、特定方式和运行机制。本书从顺应重视佛教戒律的社会主流思潮出发,指出了两部经典在当代佛教契理契机发展过程中所能提供的参考、借鉴和启示。
《菩提心/国际佛学论丛》为“第四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论坛——菩提心思想与实践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书中就菩提心的概念、内涵、历史演变及现代价值等议题展开系统的研讨,精选会议论文20篇而成。*后,本书还选入几篇有关《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评介性文章。
《戒律/国际佛学论丛》为“第三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论坛——戒律思想与实践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涉及佛教戒律思想与实践的历史与沿革、戒律文献考证、戒律思想与实践在当代的意义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精选会议论文15篇而成。
中国的相地术源远流长,如《诗经·大雅·公刘》中就详细记载了周人先祖公刘迁豳时相地的过程。汉唐时期,相地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最终形成了古代地理学的总结性著作《管氏地理指蒙》。 《管氏地理指蒙》虽然文字并无晦涩难懂之处,但由于其中的许多术语,尤其是关于地形地貌的描述,在无图例说明的前提下,非常难以理解,给后人的解读造成
《道教丛林太清宫志》是近代对东北道教研究的先驱之作。书中详细记述了太清宫的历史变迁,历代方丈和五次传戒;对龙门法卷,法会斋日,道士的生活及其职事,以及有关太清宫的经济状况,太清宫与政府的关系进行了记述。
《人生密码之精华》一书在原著《命理精华》的基础上,又将多年以来的经验和心得,总结融入,步步深入地将命理知识层层递进,同时将笔者的“六项”即六项易学成果应变风水、风水吉祥物、奇门有效起名、名盘鉴史、好运甲子、设计易理商标推荐给大家,使这些有益于社会的优秀精华尽快地推广升华,服务于社会。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地藏成为大愿菩萨的道路;金地藏来东土;纸墨传颂地藏王——文学作品中的地藏;千姿百态地藏王——地藏菩萨的各种艺术表达;地藏精神世间传——与地藏有关的民俗。
北朝佛教是佛教文化研究比较薄弱的环节,《北朝佛教研究(第三届河北禅宗文化论坛论文集)》(作者:黄夏年)探讨了北朝时期邺都(今安阳)地区的佛教文化,包括对佛图澄、道安、鸠摩罗什、慧光等*名佛教人物研究,北方地区民族迁徙与佛教的关系,以及北朝佛教发展的模式与特点等。文集收入孙昌武、杨曾文、温金玉、杨维中等学者的论文。
本书系统介绍了麒麟从两汉、南北朝到宋元明清各时期形的演变,麒麟的造型特色,以及麒麟的装饰等内容。书中还配有约260幅麒麟造型艺术图稿。主要包括:古文献中的朦胧美;两汉时期的古拙美;宋元时期的清秀美等。
本书共分为美国宗教、伊斯兰教、宗教史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宗教自由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类基督教组织浅析:基于闵斯特公社与早期摩门教之比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