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共12章,内容包括:机械设计基础概述,机构的组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传动设计,轮系及其设计,其他常用机构及其应用,机械平衡与机械运转调速,带传动与链传动,螺纹连接,轴系零部件设计。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要求而编写的,旨在满足全国众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机械类人才的需要。全书共13章,内容包括绪论、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及其设计、间歇运动机构、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机械的平衡、机械的运转及其速
本书包含了大量的实际仪器设计资料。以及实验测试、现场应用和故障实例,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本书主要面向石油测并仪器装备领域从事研发、生产、使用与维修等工作的相关从业者。与此同时,本书中的调试诊断方法、系统和工艺可以为仪器仪表、设备故障诊断等行业的从业者提供参考。本书第1章为绪论,第2章提炼了仪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调试诊断需
本教材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15年制定的《普通高等院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实际高校(非机械类)工科专业4节/周或少于4节/周的教学需要编写而成,其中制图部分增加了课堂提问环节和举一反三练习,CAD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本教材采用了我国**颁布的《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及制图有关
本书分为10章,第1章介绍混流装配线中的生产计划体系;第2章总结混流装配线生产计划的现有优化方法;第3章提出混流装配线生产计划智能优化体系;第5至7章分别介绍智能优化方法体系中的建模、分析与决策等问题,以及适合问题特点的相关方法;第7至9章分别介绍自进化、自组织与自重构三种生产计划方式的具体实现方法;第10章介绍面向柴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制图基础知识、投影基础知识、投影图,各类典型零部件工程图的阅读、绘制、测绘,以及用CAD绘图等。针对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层次的不同,将每个类型的习题分成了三个层次:无星号的题目为基本型,适合于基础较薄弱的初学者练习;单星号的为进阶型,适合稍有余力的学生练习;双星号的为提高型,适合基础扎实、能力较强的学生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制图基础知识、投影基础知识、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机件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件的测绘、薄板类零件的测绘、轴套类零件的测绘、轮盘类零件的测绘、叉架类零件的测绘、箱体类零件的测绘、绘制滑轮架、绘制车床尾座、绘制机用虎钳。
本书的编写宗旨是让学生掌握绘制和读懂正投影制图的方法,理解常用机构和典型零件的结构形状以及技术要求设计,具备基本的机械设计常识,从而能够顺利地学习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等后续课程,能进行机械机构的创新设计。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指导组制定的“工程训练教学基本要求”和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基本要求编写而成。全书共15章,包括机械制造过程基础知识,工程材料及钢的热处理与项目实训,铸造技术与项目实训,锻压技术与项目实训等。
本书是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大纲”,参照制图员国家职业标准对制图基础理论的要求,将知识传授与技术技能培养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按照立体化教材建设思路,采用现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编写而成的“互联网+”新形态教材。本书采用任务驱动编写模式,共17个项目,细分为95个任务,每个任务都通过一个独立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