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教和佛教是古代印度的两大主要宗教。两教中的哲学思想构成了印度古代哲学的基本内容。《南亚研究丛书:印度婆罗门教哲学与佛教哲学比较研究》是对婆罗门教哲学和佛教哲学中的主要思想进行的系列专题比较研究,主要包括发展线索与远古圣典,事物根本与基本构成,思维方法与逻辑推理,伦理观念与修行理论,恒常变化与轮回解脱以及思想交锋与
戈国龙教授多年宗教研究和修道实践的智慧结晶。 为适应更广泛的读者需要,将传统宗教哲学中具有现代意义的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整理与诠释,汇编成《宗教智慧》系列丛书: 《宗教的智慧1:找回失落的宝藏》 《宗教的智慧2:让沉睡的佛醒来》 《宗教的智慧3:点亮自性的心灯》 《宗教的智慧4:活出真我的风采》 它体现了
"度戒",是瑶族人一生中最隆重的成人礼。只有"度戒"成功,受戒者取得法名,接受了戒律,才正式被承认为成年人,也才能真正被编入瑶族的族谱并取得瑶族的族籍。
《观无量寿佛经》是佛陀在摩羯陀国王舍城东北方灵鹫山,于千二百五十人之声闻众和三万二千菩萨众之前,以王舍城所发生的宫廷事变为起因而述说的经典。本经是净土宗根本经典之一,是佛学研究的基础文献之一。《观无量寿经》有两种译本,一为刘宋畺良耶舍译,一为刘宋昙摩密多译。民国间丁福保的笺注是集大成的注释之一。本书是丁氏笺注本的整理本
人出生的年、月、日所构成的天干地支的排列,与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储存了人的命运的信息。古代先贤通过对这些数字的推演,创造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古老文化,即算命术。中国算命术大抵滥觞于汉代,迭经魏晋南朝的推衍发挥,于唐代始告确立。命理著作层出不穷的同时,算命术士也是代有新人。天命观产生渊源的追溯,古人数字推演的发展成熟,天
《宗教教化与西南边疆经略:以元明时期云南为中心的考察》主要讨论中国文化儒、释、道三系如何在元明两朝政府经略云南的综合工程中,发挥其重要而独特的历史作用,上篇重点关注以佛教禅宗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如何配合元朝政府在云南首度建立行省之后,通过融合南诏、大理以来土著阿叱力教,在云南成功确立起以中原教化形式为主流的教化传统,下篇着
《西夏文献文物研究丛书:西夏文<经律异相>整理研究》是西夏文与汉文两种语言对勘的整理和研究之作。全书包括三部分:“导论”部分全面分析、探讨了《经律异相》西夏文版本的重要价值,“《经律异相》西夏文校读、译注”部分对原文图版西夏文字的错讹、脱衍等现象进行了校读;“附录”部分提供西夏字索引、汉字拼音索引的词句索引,便于查阅和
道教与星斗信仰(上下)
为了在先贤时哲已经取得的相关学术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华严判教学说的深入,《华严判教论》历史地考察了华严宗历代诸祖杜顺(法顺)、智俨、法藏、慧苑、澄观、宗密对判教这一学术方式的运用,论述了华严判教说的奠基、开创、确立、发展和延续的历程,并以贤首法藏的“五教十宗”为华严宗判教学说的基本形态,进而展现了华严判教学说在促成
本辑由23篇学术论文组成,以密教文献研究为主题,分文献总论、日藏文献、敦煌文献、部类文献、梵文文献、藏传文献六类,就密教经典的编纂和地位、东传日本的汉译经典以及不空表制集的特色、敦煌出土密教文献以及图像、陀罗尼和持明以及瑜伽密教的几部汉译经典、流传中国和尼泊尔以及印度晚期密教的梵语文献、藏传密教文献及其流传等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