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医学的沦陷》共11章,约25万字,是一部以战时日本医学伦理的崩塌为主线,系统揭露731部队反人类罪行的历史著作。 书稿全景式追溯日本731部队的建立、扩张与覆灭过程,揭露了特别移送制度下的人体实验暴行,以及细菌战准备、实施的过程和对中国军民造成的巨大伤害。同时,利用美国档案,呈现战后美国基于冷战利益包庇战犯
本书主要面向对历史有兴趣的人,有四个分册,讲述了唐朝的整个历史。大唐王朝以其前所未有的辉煌与繁荣开创了中国历史的盛世,文采风流、赫赫武功、万国来朝。然而,盛世之下藏着阴谋和血腥,鼎盛之后是战乱和凋敝。本套书以官方正史为基础,野史论文为补充,以年代和主要人物为主线,对唐朝皇帝及文臣武将、布衣仕女的人生进行全景式展示,并涉
《西夏纪事本末》三十六卷,是清代校勘学家张鉴所撰西夏史书。本书起自唐僖宗中和年间远祖拓跋思恭居夏州,迄于宋理宗宝庆三年蒙古灭夏,记载了西夏立国前后近350年间历史。 本书主要依据宋、辽、金、元朝正史、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毕沅《续资治通鉴》等书,兼采笔记、文集,将西夏历史总结为36个主题,包括得姓始末、统万堕城、灵
隋朝终结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局面,重新实现大一统,而且创立科举制、开凿大运河、完善政治制度、营建东都洛阳,成就斐然。它造就过开皇之治的清明治世,也造成了隋末又一个动乱时期。它如风一般强劲地扫过世间万物,又如风般转瞬逝去,其流风余韵却绵延至之后的盛唐,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书立足史料,展现隋朝由兴到亡的全过程,
本书完整讲述了从赵匡胤开国至南宋灭亡的300余年历史与你一起回到原典,讲述两宋兴亡。通过两宋18位皇帝的更替,文臣的风骨与武将的壮烈,展现两宋内之变革,外抵强敌的风云岁月。穿越时光,深入探索两宋的兴衰历程,感受那个时代的辉煌与沧桑。摒弃二手解读,直击原始史料,挖掘隐藏在岁月深处的事实真相,领略中华文明的绵延起伏。
19311945年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是中国人民 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本书以大量的权威档案资料为基础,坚持14年抗
本刊为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籍研究所主办《历史文献前沿》连续出版物,分为“出土文献”“传世文献”“版本校勘”“学术札记”“学术述评”等栏目,收录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专业论文和学界同仁相关主题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在历史文献的校勘、考证、研究等方面多有创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是专门刊发历史文献相关学术论文的学术连
本书志在探讨从史前至春秋时期今苏皖两省淮北与江淮地区的社会进程,实现某个区域空间内的“通古今之变”。观察在区域社会之间不断靠拢、逐渐前移的统一趋势过程中,这片属于“南北过渡地带”、“东方沿海地区”及“夷域”的中间区域究竟经历了什么?有什么样的反应?对于统一进程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区域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会对社会进程,包括文
嘉庆朝白莲教起义是清代中期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农民战争。起义的最终平定,与清廷完善的后勤保障有着密切联系。对起义中清军的粮饷供给进行探究,不仅有助于白莲教起义研究范式的探索创新,亦有助于对清代军需制度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深化对传统时期国家军需制度设计与治理能力的历史认知。书稿第一章至第五章为正文部分,分别阐述了
本书梳理和运用日、美、英、俄近年解密的二战时档案文献,运用多方史料,全面呈现了战时外国观察家和情报机关对中共抗战的评价、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知,书写中共抗战的丰功伟绩,反映中共抗战的国际影响,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本书作为党史研究领域的一项跨学科、综合性、创新性的研究,可弥补国内外对中共抗战的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