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发生重大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古宗教与自然审美》先后梳理了黄老、董仲舒、六家七宗、道教、绘画、《文心雕龙》里的美学观念,准确地概括了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的变迁。《中古宗教与自然审美》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中古宗教意识形态与自然审美观研究”(编号0XZX009)的最终研究成果。
《遭遇虚无与回到崇高:白银时代的俄罗斯宗教哲学》对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介绍和解读,让我们了解了一个时代,认识了一群有良知和思想的知识分子,也悟出了他们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解决未来的方案。我想补述一句的是,其实本书渗入了作者自身对这个世界意义的体验和认识,更映射出我国知识分子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价值观和使命感。
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历史最久、影响最大、支派最多、创造性最强的佛教宗派。禅宗肇始于印度、植根于南北朝、兴盛于唐代,经过中土历代祖师的不懈努力,至六祖惠能时达到顶峰。六祖之后,法衣止而不传,诸大弟子分化一方,菏泽神会、南阳慧忠等自南而北,南岳怀让、青原行思等传法于江西湖南,逐渐形成了南有洪州、北有菏泽的局面。元和长庆间,天
人类各大文化体系,都有为“经典”作“注释”的学术传统。伊斯兰文化体系为其渊源经典《古兰经》作注,亦不例外。史料表明,《古兰经》问世以来文本从未变化,变化的是对它的注释。因此,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注释《古兰经》伊始,历代注释家基于经训教义原则,秉承注释学术传统,发扬文化创制精神,与时俱进地解读着《古兰经》的微言大义,揭
《南宋佛教制度文化研究(套装共2册)》分三编,上编制围绕南宋政府的佛教政策、佛教管理行政机制与寺院体制的关系角度展开;中篇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创建的五山十刹制度及制度文化影响角度,围绕寺院体制及作为其外在的物质制度形式的寺院建筑形式、建筑功能展开;下篇从寺院体制的内部结构关系角度,围绕寺院
本书收录了唐代名僧玄奘精心翻译的佛典《心经》,挑选了清代书法名家翁方纲的《楷书心经》册,这套册页写于菩提树叶之上,和文章内容相得益彰。
该书以五世达赖喇嘛一生的政治活动为线索,将其置身于这一时期西藏历史巨变的大背景下,通过系统地介绍他极富政治色彩的一生,他所经历的突出历史事件,突出研究他在这些历史事件中所起的作用,及他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代宗师的神奇历史。全书有追根溯源话家族、灵童转世显奇异、才挽狂澜奠基业、东进觐见成一统、百业重振兴雪
本书是对精神的分析与佛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藏传佛教和神秘主义的精神分析、解构虚无、一个分析师的皈依、真的瞬间瞬间的真、你的平常心、精神分析和佛教中的移情和症状转化等。
《莲花十叶》从佛家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进、正念和正定这八个实践法门入手,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集,从做人做事的角度切入,于生活的琐碎中开解禅机智慧,点破世俗迷障。
《佛教比喻经典丛书:众经撰杂譬喻注译与辨析》由《大正藏》本缘部《众经撰杂譬喻》两卷,四十四个比喻故事,以及《猁狗经》、《群牛譬经》、《大鱼事经》、《譬喻经》、《灌顶王喻经》、《医喻经》,经集部中的《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佛说旧城喻经》,这八卷单篇的比喻经典和史传部中的《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一卷十三个比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