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诸多学科对客家研究的介入,使其同时具有多学科、跨学科以及学科整合的意义。而生态博物馆理念则为客家文化遗产保护开辟了新的途径,搭建了新的平台。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对保护该地区特有的文化相当重要,既能使当地文化持续发展,又能改善当地社区居民的经济状况。莲塘客家是广西客家文化的典型代表
本书为浙江省平湖市林埭镇的专业志书。书前有概述、大事记,主体部分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镇村建设、人口和计划生育、土地、人民生活、水利、环境与生态、农业、金融、工业、交通、商业与服务业、社会团体、治安、科技教育、人物、医疗卫生等多项内容。本书全面而翔实地记述了平湖市林埭镇的发展历史、地理地貌、文化传统、民风民俗等,是一
康熙版《浒墅关志》成书于康熙十二年(1673),由关督陈常夏捐俸刻印。全书二十卷。有图说、乡镇、山水、建置、管辖、钱钞、岁额、则例、榷部、员役、兵防、官署、义塾、祠院、神庙、桥梁、街堤、土产、风俗、人物、古迹。保存了明初以来有关浒墅关的大量资料,其中尤为珍贵的是经济史料。时人认为此志“典实而详明”,“精切而体要”,“条
《弘治太仓州志》编选明弘治年间李端修、桑悦纂的《太仓州志》十卷,志书正文后附录补辑了作者传记资料、本志未涉及的艺文,以及太仓名人宅第园林的记述文字资料。此次校注出版,即据《汇刻太仓旧志五种》本为底本,吸收缪朝荃的校记,并参校《至正昆山郡志》《嘉靖太仓州志》《嘉庆直隶太仓州志》《太仓州儒学志》《道光璜泾志稿》《光绪昆新两
本书是一本关于岭南地区地理近现代史的个人阅读札记和读书心得。全书内容包括“红色交通线的记忆”“离乱学人的南北信札”“南岭何在”“'史语所'在广州创建时期的历史研究”四个主题,是作者围绕“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这一课题所作的一系列相关调研、探索成果的汇总,展现了作者所挖掘收集的岭南地区地理近现代史相关丰富史料以及对此课题的
广府民系的概念形成已久,系统论述的专著较少,本书是第一部专论广府民系的著作。作者根据人类学和文化地理学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在广府民系发生形成的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基础上,阐述广府民系形成的历史过程、特点和规律,分析了广府民系的体质人类学特点,继而按照民系划分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论述广府民系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
本书共收集明清史论文18篇30万字。该论文集内容涵盖广泛,学术视野开阔,对于新材料的发掘,新方法以及新技术的运用,都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本辑内容主要围绕明清时期的经济建设、政治改革、文化发展、中外交往,以及宗教、边疆、生态、民族、艺术、宫廷生活等多方面展开研究,涵盖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宫廷到民间、从海内到海外的各个研究领
本书是一部研究宋代西北吐蕃历史的学术专著,共分为八章,详细论述了宋代西北吐蕃的形成、宋代西北吐蕃部族的分布、宋代西北吐蕃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青唐吐蕃政权、宋朝的御边政策、宋蕃关系等,后附吐蕃人名、部族名、地名异译表。其中作者对吐蕃族群分布的考证、对蕃部社会经济概况的归纳、对青唐政权兴衰的划分,以及对宋代西北民族关系格局的
本书内容讲述:茶园街道位于福州市区东北部,是晋安区九个乡镇(街道)之一。茶园街道历史悠久,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有机组成部分,地处该街道的茶园山出土的宋墓中所发现的铭旌挽联,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实物楹联。作为楹联实物的发现地,该街道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以中国楹联学鼻祖梁章钜创制的“联话”文体,阐述茶园历史、山
本书是对莆田市仙游县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档案资料进行整理汇编的成果,其时间跨度从1932年至1946年。这些档案资料记录了当时发动青年学生开展救国抗日宣传活动,利用文化、文艺活动进行宣传,提高社会对抗战人士和军队的尊重,提振军队士气,为打赢抗日战争而努力奋斗的历史事实。此外,还包括了对日本侵略中国所造成的损失和罪证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