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册,约130万字。收录吟咏黄河及黄河干流沿岸重要人文遗址、重大事件、历史人物、风物民俗的诗词。拟收录有文献可征的诗歌、词、散曲、乐府、民歌、民谣等古典诗体作品,不收录新体诗。编排依黄河干流现今流经的行政区划为模块,参考历史沿革和地理特点,暂分山东、河南、陕西、山西、内蒙、宁夏、甘肃、四川、青海。由于
赵庙镇地处苏鲁交界,微山湖西岸,属于济宁市微山县。本书记述了赵庙人民169年来饱经灾难、战乱,背井离乡扎根微山湖西这片热土蓬勃发展的历史;记述了赵庙人民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前仆后继、英勇奋战的革命史;记述了赵庙人民在新时期开拓进取、凝心聚力发展社会经济、建设美好家园的历史。本书实事求是地记述了赵庙自然、社会、政治、经济、
《贤官镇志》是按照地方志编纂要求,厚今明古,寓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和地方性于一体,突出时代发展脉搏和地方特色的地方志。在撰史时,本志从7000年前的文化遗址始,一直到2022年止。将贤官人民在贤官大地上繁衍生息、喜怒哀乐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让子孙后代有史可鉴。在写今中,本志本着厚今的要求详细记录新中
《中国名镇志丛书·长校镇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载了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长校镇的政治、经济、政法、教育、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反映了长校镇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情况和新成就,具有一定的年度特色、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全书指导思想明确,结构合理,编排规范,层次清楚,体现了志书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实用性,为各
刘岳昭(1824—1883),字静臣,又字荩臣,清代湖南湘乡(今涟源市杨市镇)人,湘军统帅,官至云贵总督。刘岳昭起于行伍,初投湘军,后从萧启江赴江西与太平军作战,因参与平定太平天国和镇压统辖区域内的叛乱,递升为云贵总督,最终成为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本书收录刘岳昭存世奏折400余篇,其奏折呈现了当时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镇压
《抗战大后方的广西》是西南大学潘洵教授主编的“中国抗战大后方分省研究丛书”七部之一。。该丛书以抗日战争为时段,分别对抗战时期大后方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甘肃、陕西、宁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等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抗战大后方的广西》共42万字,该书运用资料收集法、文献考证法、对比分析法及统计学等
《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由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组织编纂。本书是《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江西卷的井冈山市分册,主要从红色根脉(1926—1949)、探索路上(1949—1978)、再启新程(1978—2012)、初心永照(2012—2022)这四个阶段,全面、客观地记述了井冈山老区人民获取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开展和
《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由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组织编纂。本书是《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江西卷的万年县分册,主体内容包括万年县的县域概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斗争情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情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发展情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情况以及附录等几部分。全书资料详细真实,叙事清晰有理,全
根在河洛,是客家人的共同记忆;河洛郎,是客家人的集体认知。以千年帝都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汉民南迁的主要区域,是客家人的祖根地。历史上,从西晋末年到宋元之际,河洛汉民六次大规模南迁,并最终形成客家民系。本书按照时间先后,对河洛汉民这六次南迁展开研究:第一章、西晋末年,中原汉人第一次大南迁;第二章、初唐时期的“蛮獠啸乱
本辑选录文章计四十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介绍聊城的名胜古迹及古典园林;第二部分,研究名人为官聊城及聊城籍古今名人的人生阅历;第三部分,考察郑氏、么氏家族史及武林豪杰;第四部分,研究黄河与京杭大运河文化对聊城(高唐县今属聊城市)的影响等内容。证史之实、纠史之误、补史之阙,是本辑的特点。如《论王维济州时期的诗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