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搜集近十年来有关长安历史记忆研究的中外文献20余篇,收录范围,将以历史学科为主,兼及文学、哲学、思想、旅游、建筑诸学科,集中展示了近十年来长安记忆研究的优秀学术成果。
《春秋左传读》是章炳麟师从俞樾期间在杭州诂经精舍所撰写的读书札记,大致成书于1891至1896年,后又有陆续补订。章炳麟撰作此书之意,在于运用传统的文字、音韵、训诂手段,广泛征引先秦两汉典籍,并加以论难辨析,以解释《左传》中的古字古词、人物事迹、典章制度,昌明“左氏学”,同时针对常州今文学派刘逢禄等抵斥《左传》的言论逐
本书由宁波市江北区史志中心资助,为纪念宁波对外开埠180周年。1842年,清政府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宁波被迫列为“五口通商”城市之一,并且指定“老外滩”为外国人通商居留地,标志着从此对外开放。今年是宁波对外开放180周年,特选编此书以志纪念;年限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本1933年宁波人民正式收回外国人在甬一切特权。
本书主要梳理20世纪上半叶以来印度学者的汉学研究发展史,涉及印度学者对中国语言、哲学、文化、艺术、历史等方面的研究。除了对印度汉学进行历史梳理外,还围绕印度本土汉学家进行研究。
本书对唐、宋、元、明四朝合肥籍文人的存世文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共收唐代8家14篇、宋代39家135篇、元代4家16篇、明代51家226篇,共102家391篇,具有新、早、精、真、全特点。本书文章来源都真实有据,如针对碑拓、题刻,尽可能以实物或实物照片为准,同一文章如有不同版本存世,均予以勘对。此外,书中的文章作
本书共十六章,包括中国传统节日、哲学思想、中医、传统礼仪、经典建筑、茶文化、科学与技技、教育、风俗、文学、手工艺品、戏剧、中国画与书法、饮食文化,约75,000字。本书的特色在于引用了《论语》、《孟子》、《荀子》、《礼记》、《道德经》等中国典籍的部分章节,其译文选自当代翻译学家赵彦春、许渊冲、著名汉学家理雅各、阿瑟&m
这是一本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入门读物。吕思勉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毕生致力于历史教学和研究,著作等身。他以史家的眼光,对各个主题予以通贯性的解说,多独到之见。让人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全书以古鉴今,用通俗的行文,详细介绍了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衣食、住行、婚姻、教育、实业、货币、财产、赋税、族制、政体、阶级
本书汇集钱穆先生探讨中国史学本体、中国历史精神的精要纲领,是一部探索中国历史原委的史家经典。钱穆先生认为,研究历史,首先要有史识基础,要有关切国家、民族的情怀,要从历史时间、事件、人物三方面着手,如何看透中国文化特质和民族性,才是史学研究的关键。史籍浩繁,本书则提纲挈领,探本穷源,简要而玄通。面对浩瀚绵长的中华五千年,
本书稿从艺祖革命开篇,探究宋朝推行文治国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太宗的将从中御守内虚外,真宗的涵养崇儒,宋朝推行文官理政,所以文治昌盛,繁荣的经济、文化、精致而强化的中央集权终究不能支撑起积贫积弱的政局,使宋代成为中国古代史的转折点。本书稿论述上逻辑严谨,引证正确,史料丰富。语言上深入浅出,方便大众阅读,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学
清朝的建立大体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相同时,清政府实现对全国统治之初,中国在综合国力上居世界首位,但所面临的是千年未有之变局,尤其是乾隆、嘉庆皇帝昧于国内外形势,拒绝与外部世界联系和向外开拓,清朝由盛转衰。面对内忧外患,焦头烂额的清朝统治者也在寻求振兴,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等等,但最终回天乏力。本书稿论述上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