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正义》二十一卷,清董增龄撰。《国语正义》是董增龄的代表作,是采用传统注疏体形式研究《国语》韦注的著作,董增龄除进一步诠释韦注外,将汉儒相关旧说尽量搜集列出,为《国语》及韦注找到汉代学说根源。时人评此书援据该备,自先儒传注及近世通人之说,无弗征引。又于发明韦注之中,时加是正。可谓语之详而择之精矣。《国语正义》传世刻
西南地区在18921910年开埠通商和开展新政期间,呈现出怎样的生机?本书作为一部研究晚清西南社会发展的区域史著作,以法国人来华考察笔记等史料为依托,通过外国人视角,展现了这一时期西南地区丰富有趣的社会细节,如妇女天足运动、富商生活、马帮行旅、近代教育等,介绍了当地独具特色的种植业、丝绸业、盐业、采矿业等,从多个角度展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作者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整部《资治通鉴》,同时结合历代名家观点和本人管理经验,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公元619年,王世充篡隋朝皇泰主之位称帝,两个月后弑
无论是在地铁上,超市排队结账时,还是上班的空当,我们都能用手指以惊人的速度在智能手机触摸屏幕上完成滑、点、拖、发送等一系列操作。键盘输入法已经与搜索引擎、手机游戏和购物软件密切捆绑,从北京发出的中文信息也会即刻显示在上海、纽约或伦敦的电子屏幕上。 然而,从设计官话字母方案,在打字机上加装汉字,到图书馆分类、国语罗马字、
汉末丧乱,乃是社会政治需求分化、矛盾激化的结果。西晋得以立朝并推动统一,在迎合社会需求和平衡社会矛盾方面有其独到之处;立朝之后却不能持久,则反映出西晋统治集团的局限与失败。所有这些,浓缩于西晋半个世纪的寿限中,不啻令这一短命王朝成为我们察成败、观兴亡的极佳样本。本书以汉晋历史进程为大背景,着重分析西晋时期各类政治现象的
这是一部评述1845-1945年百年史学发展的专著,全书分为三部分,上编写近百年中国史学的前期,到经今文学运动兴起为止。中编写中国近百年的中期,主要记录了20世纪前30年的新史料发掘工作。下编写近百年中国史学的后期,主要记录了各专门史的研究进展、通史及断代史的撰述、对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蒙古史元史和中外交通史的研究、俗
藩镇割据是中晚唐以后困扰唐廷一个多世纪的痼疾,但藩镇割据并不是藩镇研究的全部。本书涉及藩镇的形成及其存在条件、藩镇的类型及动乱的特点、藩镇与中央政治和财政上的互动等诸方面,基本勾画出唐代藩镇的真实面貌,对以往学术界忽略的或认识模糊的问题做了补充和澄清,是具有典范意义的唐代藩镇研究代表作。
本书是一部欧洲宫廷权贵争权夺利的斗争史,也是一部近代早期欧洲政治发展演变史。作者选取了20个分布于1718世纪的历史瞬间,观察隶属于这些瞬间的人生历程如何相互交织,将一个几乎被遗忘的世界娓娓道来。 大家族中世世代代反复出现的名字,出生在权力网络中的精英、周旋于由男性主导的权力世界中的宫廷女性…&helli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神宗时期的重大改革,它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利民还是害民?抑或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引发的争议至今不断。但无可否认的是,变法的许多举措极其前卫,甚至领先了时代近千年! 1067年,20岁的宋神宗赵顼接手了一个危机四伏的帝国:内因三冗问题而财政困顿,外有辽国、西夏等势力虎视眈眈。该如何处理危机?司马光、张方平等保
本书收入以中国古代典籍与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共十四篇,涉及古代文学、经学文献、敦煌文献、出土石经墓志、考古学、语言文字学及版本目录研究等各个领域。各文章篇幅或多或少,但均有新说新义,其观点能够给学界相关领域研究以启发。本书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旨归,致力于传播海内外中国典籍与文化研究的学术成果,探讨学界普遍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