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我国六朝以来史学必需之佛教史籍,分类述其大意,以为史学研究之助。书中所涉及的史籍,大部分是学者所常读,考史常用,及《四库》所录存而为世所习见之书。先取其与中国史事有关者,故以《出三藏记集》、《高僧传》等为首,而《释迦氏谱》、《释迦方志》等略焉。中国佛教史籍之范围,略依《阅藏知津》,将中国撰述中的目录、传记、护教、
本书主要从佛教中国化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佛教文化是整个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涵盖面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以及民族心理、民族精神的铸就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全书以中国佛教文化自身的发展为经,以其与别种文化形态的关系为纬,力图展现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揭示中国佛教与政治
本书在西方学者在研究希伯来创世神话基础上,提出用跨文本诠释的方法研究中国创世神话与希伯来创世神话,在两个文本对比中,发现两者的异同,开掘由文本对读所产生的两个文本的丰富和更新。通过这种阅读方法,本书重新探讨了中希创世神话里的宇宙观、宇宙起源论、人类起源和神人关系。
本书是介绍路德神学思想的单卷读本,集中遴选、译介了路德非常具有影响力、著名和重要的神学著作,比较精当地反映了路德的基本神学思想。读者通过这些文字可以直接了解路德其人,了解他备受争议的宗教改革见解。重要的是,路德的神学思想对探讨耶稣基督在每个时代的意义仍然予人以重要的启迪。
17世纪30年代,法国外省小城卢丹发生了一系列中魔事件,中魔的大多是卢丹城内圣于尔叙勒会的修女,而本堂神父于尔班格朗迪耶则逐渐被指为施魔者他最终因此在1634年被送上火刑架。 怪事深深根植于社会之中,或许揭示的是更深刻的整体变化。卢丹城的中魔事件体现了中世纪价值观与当时已开始露头角的启蒙运动思想的冲突、科学与宗教的对抗
从摩尼教的变种(包括各种杂糅假说),到反映排斥社会异己的污名化标签(白莲教并无自我认同的实体),尽管内涵矛盾,但这些观点却是目前学界关于白莲教的主流学说。民间史料的欠缺,推动作者转换视角,从逐村的社会历史调查入手,发掘、抢救濒临永久毁灭的民间文书,开拓白莲教的地方化研究。本书是中国社会史领域具有典范意义的一部新著。作者
本书以出土图像材料结合文献的方式,对日中有乌及月中有蟾、兔、桂树等神话内容进行考索。同时,交叉运用考古学、神话学等方法观念,对日、月相关神话传说,两汉以迄隋唐的墓葬文化,佛教、祆教艺术的丰富形象与多元功能等问题进行梳理与探讨,展现了有关出土材料应有之价值,并拓宽中国神话研究的阐述空间及价值范围。
本书以中华电子佛典协会编辑、录制的《电子佛典集成》2011年版为底本,主要汇集了其中的《大正新修大藏经》《新纂续藏经》和部分敦煌遗书中相关的新疆资料。新疆古称“西域”。所谓新疆古籍,就指“西域古籍”。作为我国现存古代典籍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古籍对于正确认识中国大西部大历史文化,认识多民族文化交融,认识中西文明交流,传承与
《东亚道教概论》是《东亚道教研究》的简写本,该书以东亚文明交流互鉴为视角,对东亚道教进行了系统考察,以道教在中国大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以及越南的传播历史为经,以神灵信仰、道教文献、医学成就和文化形式为纬,以历史上东亚各国人士对道教的解读与选择为突破口,来展现东亚道教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特征,从而将对中国道教的研究扩展到东
本书是关于东王公图像与信仰的综合研究,以学界较少关注的东王公图像为研究对象,全面细致梳理考古和文献材料,尝试阐明东王公图像及其信仰的基本面貌,并结合西王母图像,对东王公、西王母图像的出现及二者结合发展等相关问题加以考察。本书以东王公图像的源起与发展为脉络,将其分为初现和成熟两个阶段,着重对东王公的产生、发展、分布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