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所写的通俗性的史学作品。作者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对真实的三国与三国文学中塑造的人物、事件、战争及地理环境作了细致的区分,对董卓如何扰乱朝纲、曹操势力怎样兴起、赤壁之战的真相、司马氏的兴亡等许多重大的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我想就这一段史事,略加说述,或者纠正从前的误谬,或者
中华民族究竟可追溯到何时何地?秦始皇施行的是暴政还是政治理想?大唐盛世如何在安史之乱后一蹶不振?宋儒的思想为何救不了宋朝?本书作为从民国传承至今的中国史入门读物,将中华五千年历史浓缩于一作。吕思勉先生用晓畅浅显的语言,讲述中华文明进程中人人必知的典故,以文史大家的独特视角,追索史实背后的深层动因与逻辑,理清文化变迁脉络
《白话中国历史》套装共三本,分别为《白话中国史》《白话中国历史常识》《白话三国史》。《中国史》从民族起源开始,叙述历朝历代史事直至民国开创;《历史常识》选取历史朝代变迁节点,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叙述朝代发展历程;《三国史》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对真实的三国与文学的三国进行了细致的区分讲解,并对重要人物、时间、战争进行
本书设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唐宋文学研究、元明清文学研究、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比较文学与文化学研究、语言修辞学研究、国际文化交流七个栏目,收录了《六朝谈助之书的兴起与“世说体”的生成和特质》《杜甫去官西行新论》《韩国的汉语语源学研究》等文章。
本书汇集了大量关于清朝历史的史料,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通俗易懂的文字、生动有趣的人物故事将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娓娓道来,深刻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由乱到治、由治到乱以及繁荣衰败的内在规律,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历史之中,解读历史事件,领悟历史智慧。
本书共分上、下两册,以散文的方式书写辽河口的历史与现实,并配以相关照片,共同展现辽河口风貌。作品主要内容以盘锦地域文化为主,融合其他各种文化,将辽河留给两岸的子民的民族的、历史的、人文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民俗习惯等厚重的辽河文化和精神财富进行梳理。
延续500余年的南诏、大理国,是唐宋时期以云南地区为中心建立的两个地方政权,也是西南边疆历史上规模、影响深远的地方政权。本书全面阐述南诏、大理国崛起、兴盛与衰亡的过程,包括南诏、大理国兴衰的时代条件,南诏与唐朝、大理国与宋朝的关系,南诏、大理国兴衰对云南与西南边疆的影响,南诏、大理国兴衰产生的全局影响,南诏、大理国完成
本书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为对象,以宋代人物、事件、遗迹、诗文为核心,聚焦史氏家族、小白市集、天童禅寺、海丝起点、青石遗迹、天童老街以及东吴宋诗宋碑,通过简练的图文介绍和精选的诗文附加,展现东吴镇的海丝文化、名人文化、忠孝文化、建筑文化、陶瓷文化、饮食文化等,呈现其地方特色、历史底蕴与宋韵魅力。
本书作者张江华先生曾多次进藏就各地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进行广泛的田野调查,熟悉有关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的藏汉文历史文献、档案等。本书基于作者多年的研究积累,对西藏封建农奴社会的萌芽、形成、发展和衰亡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阐释和解析,从7世纪西藏封建农奴社会的萌芽,一直写到20世纪前期的西藏社会,时间历史跨度达千年之久,使我
本书主要论述了两汉时期敦煌的发展历史。本书通过全面整理传世史料中有关敦煌地区的记载,并充分利用敦煌及其周边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出土文献资料、考古发掘资料等,对两汉时期的敦煌历史进行研究,包括敦煌早期文化(如玉门火烧沟文化、骟马文化)、敦煌早期民族(月氏、乌孙、匈奴等)研究等。结合传世史料、考古资料、河西汉简等,全面考究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