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王子今教授主编,共计收录36篇论文,作者多为秦汉史学界的中青年骨干力量,来自于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山西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湘潭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渤海大学、中国公安大学、首都
该书为山东省级研究项目《齐国女性的经济活动与社会影响》(2016YZ101)的阶段性成果。本书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和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对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和齐国女性参政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补充了先秦妇女研究,特别是在齐国妇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有了新的开拓。本书研究古代齐国女性参政现象,揭示齐国女性作为经济活动主
《刘尚书(秉璋)奏议校证》八卷,附录一卷,长洲朱孔彰编,光绪三十四年江宁刻本,收入《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一辑,正文凡202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民生、地方治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全书真实地纪录了刘秉璋任江西、浙江巡抚、四川总督期间在稳定海疆、察吏安民、发展生产、兴办实业、奖励农桑、捐资助赈、关注民生、
“人是太复杂的一种动物,其复杂程度有时让人类自己也瞠目结舌。”被贴上各种标签的历史人物,尤其难以书写。 知名历史学者张宏杰独辟蹊径,“不批判也不仰视,他只是抱着悲悯之心,替他笔下的人物设身处地,悲欢与共”。大众耳熟能详吴三桂、曾国藩、慈禧、朱元璋等历史人物就这样被撕去各种光怪陆离的标签,展示了他们在善恶的纠缠中,
乾隆的统治占据了18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将康乾盛世推向巅峰。除了康熙、雍正为其打下的良好基础外,自制力强、勤政、处理问题果断迅速、善于吸收历代统治得失、感情生活比较专一、健康长寿等是乾隆能够成功缔造盛世的重要因素。 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典》内容涉及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宗法、车马、饮食等诸多领域,介绍了众多中华文化常识,能帮助孩子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化面貌,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体悟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的价值。全书紧贴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指导标准,精准指向古代文化常识版块,全面覆盖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考点,
2015年正值新文化运动百年纪念,本书围绕“科学与人文——中华文化的现代精神”“历史与现实——新文化运动与现代中国”“自由与秩序——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三个基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主题,分别就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科技与天气对社会心态的影响、哲学与科学的跨领域研究,《新青年》创刊与近代中国文化走向、国际视野下的北京研究,中国礼
本书旨在对1954年至2024年出版的《近代史资料》集刊暨《近代史资料》创刊于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由第一代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范文澜领导创办的第一份专门刊载中国近代历史资料的学术刊物,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刊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编辑。至2024年,《近代史资料》共出版150期,刊布
本期共刊近代史料7篇、笔谈文章2篇。《铁如意馆日记》作者毛昶熙系晚清同光之交重要人物,所记多关清朝外交、人事、科举、礼仪、宫廷、人物交游等史实,为仅存的此一时期总理衙门大臣日记,是研究晚清政局与文化的珍贵史料。另外《张之洞、张佩纶中法战争往来电报笺注》收录电文147通;《东游日记》为南洋水师学堂督办黎锦熙1903年初奉
本书深入探讨了近代汉语中的疑难词语,旨在纠正陈说,为汉语史研究增砖添瓦。通过对重要文献中疑难词语的详尽考释,书中不仅揭示了这些词语的演变规律,还深入挖掘其后的丰富文化内涵。研究内容广泛,涉及子弟书、内阁大库档案、禅宗典籍、珍稀石刻等,特别关注了其中因时代变迁、方言差异和文献记载模糊而难以理解的词语。本书采用了跨学科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