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的江州城,八百年的重庆府;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天生重庆,山水峻险而魔幻,个性坚韧而豪放,有万里水道,江上丝路,通达远方;传奇重庆,抗日烽火中屹立不倒,成为了中国抗战时的陪都和坚实的大后方;而今又是共和国年轻的直辖市,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二十三位重庆本土作家以他们深情的文字带你细品
本书是对《史念海全集》的重要补充,共收录史念海先生的学术论文42篇,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从未公开发表过的手稿或油印稿,本书首次将其整理出版。《秦汉时代关西人民的尚武精神》《豆瓣酱和牂牁江》等7篇文章虽曾经发表,但或因年代久远,或因散见他书,亦未收入《史念海全集》,故一并编入本书。这些论文多写于1937年至1966年之间,或
文稿记述从公元618年李渊长安称帝,到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之前,一百三十七年间的唐朝阶段史。条分缕析其如何由太原一隅发展为横跨东西,幅员达一千三百余万平方公里的强大王朝,从时间、空间和人物动态发展等方面,再现唐朝开疆拓土、威服海外的进取历程。
帆影钟声录:初集
本书基于对贵州省布依族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和基本特征分析,以贵阳市镇山村实证研究为基础,采用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参数化识别方法,对中国传统村落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镇山村的文化空间开展识别、提取、分类。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村落文化空间与文化表现形式的对应关系。文化空间的识别结果在贵阳市镇山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中
本书按照中国西北文化发展的脉络,将之划分为远古时期西北文化的萌芽、五帝至周代西北文化的形成和初步发展、五帝至周代西北文化的形成和初步发展、秦汉时期的西北文化、魏晋十六国北朝西北文化的演进、隋唐五代西北文化的繁荣、宋夏金时期西北的文化、元明时期的西北文化、清代西北的文化八个阶段,将各阶段西北文化放置于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大
本书收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几个问题》《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政治-文化理念》《中华文化:特色与生命力》等几篇文章。王蒙也尝试从不同角度观照传统文化,他提炼出“积极性、此岸性和经世致用性”,戏谓之“极简版”。作者的研究也具有鲜明的此岸性。就在这个极简版中,他不独分析了中华文化提倡学习、自强不息、立足现实等特征,也对其曾经讲过
中国地方志年鉴(2020)》客观翔实记述2019年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三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志办公室、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史志机构等地方志工作的基本情况。为了更好地反映全国地方志系统的工作情况,结合地方志工作实际,《中国地方志年鉴(2020)》除特载、特辑、大事记、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讨论浙东文化的概念、发展模式、演进脉络、海外影响等;下编撷取若干浙东优势文化,介绍浙东商贸、浙东学术、浙东教育、浙东文学等。
本书主要讲述了长江下游的文明与历史。长江文明是长江流域各区域文明的总称,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也是世界最主要的大河文明之一。全长6300多公里的长江,自西向东,奔流不止,照拂着18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六朝以来,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逐渐南移,长江下游地区成了领跑千年的全国经济文化重地。长江下游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