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介绍德州历史文化的通俗读物,收入6篇文章。德州地处冀鲁交界,因河而兴。奔流不息的黄河、运河在给德州带来丰富水资源的同时,也给德州人留下了十年九灾的血泪记忆,因此大禹治水的英雄史诗自古以来便在德州大地流传不息。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悠久的人文历史,造就了德州丰厚的文化底蕴。本书对德州历史文化进行梳理剖
本书主要依据的资料有英国外交部远东档案、英国共产党、工党的历史档案以及伦敦马克思纪念图书馆保存的援华会档案,国内外报刊1937-1950年间对援华会的报道,该运动国内外亲历者的回忆录、日记等文献,通过文献法、阶段划分法和比较法,首次较为系统地梳理了援华会演变的历史,追溯了其在不同阶段的活动和变化,分析了其内部矛盾产生的
本书为中国史研究名著,据岩波书店1993年版翻译引进。这本书是一部系统梳理中国古代与东亚世界二者关系的演变史,特别是形成以中国王朝为中心的东亚世界的思想与实践历史。堀敏一在《中国与古代东亚世界》中把中国、日本、朝鲜作为东亚世界,同时注意到东亚与北亚、中亚民族的密切关系,对一些通常容易习焉不察的核心概念提出了批判性思考。
本书为青少年历史科普读物,分别讲述从尧舜禅让到春秋时期、从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从东汉时期到魏晋时期、从南北朝时期到隋朝末年、从隋朝末年到唐朝末年、从五代十国时期到南宋时期、从南宋时期到明朝时期、从明朝时期到清朝康熙年间、从清朝康熙年间到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从火烧圆明园到辛亥革命期间的中国历史,为孩子们描绘出了完整具体的历
本册图书搜寻了众多中国古代的人文景观、历史遗迹,这些古迹、古风、古色,具有优美、大气、恢弘等诸多的意境体验。同时,发掘古遗址、古镇、古建筑中蕴藏的人类智慧,激发想象空间,在轻松的氛围中,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知识,真正做到了在小科普中了解大文化。另外,书中每个故事都搭配了中小学教材中的古诗、词汇,通过阅读绘本可以预习。
《中国文明的起源》是考古巨擘夏鼐对中国文明起源系统性研究的代表作,更是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之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全书分三部分。中国考古学的回顾和展望介绍了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以及各地所发现的文化遗址及其文化特征。汉唐丝绸和丝绸之路重点介绍了有关汉唐丝织品的考古发现,以及丝绸之路和其时的文化交流。中国文明的起源通过种种考古证
《读史记》一书脱胎于《史记》,从中遴选出84篇经典故事,分8卷,以人物为主线,用故事体的形式,通俗晓畅而不失风趣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史记》中100余位先贤英雄的故事。其中,不但有帝王将相艰苦创业的经历,还有文人贤士追寻理想的踪迹,更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刺客、优伶的传奇人生。
《区域史研究》是由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昌大学的一批志同道合的学者共同创办的学术集刊,旨在为区域史研究者提供一个分享研究、交流思想的平台。自施坚雅打破王朝国家历史叙述的范式,提出从区域的脉络解释中国历史结构的理论起,区域史研究成为学者们试图加深理解国家
自2013年开始,华中师范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开始在大数据历史研究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大数据历史专业开设了诸多较有特色的专业课程,其中《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系列讲座系高等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举办,每年邀请10余位海内外在量化历史研究、数字人文研究方面素有专场的资深教授、新锐青年学者做专题讲座,本
本书成书年代,据自序有时异事殊,缅怀往事,殆犹梦也之语,应在元军攻陷临安之后。所署甲戌岁中秋日,甲戌即宋度宗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疑传抄有误。本书共二十卷,仿效《东京梦华录》体例,记载南宋临安的郊庙、宫殿、山川、人物、市肆、物产、户口、风俗、百工、杂戏和寺观、学校等,为了解南宋城市经济活动,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