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14篇论文,内容涵盖了魏晋到唐之间以政治、军事、社会以及碑刻、墓志、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等方面的研究。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由著名历史学家唐长孺教授(1911-1994)亲自组建并创办,前身为1961年创立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1981年,成为国家授予的首批中国古代史博士点之一,1988年,又经教育部批
私家撰写的史书在明代中后期的史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从史学思想的角度看,明代基本上是一个被忽略的年代,学者们所论及的也多是关于王世贞、李贽等个别人物的思想,很少从整体上对明代中后期(本书限定为嘉靖至万历年间)的私人史书及其史学思想进行分析和研究。私撰史书在明代中后期有自己的发展脉络,在不同时期史书的内容及其思想的
《潮学研究》自1993年开始,每年在汕头大学出版社、花城出版社等出版,后又以国际刊号形式出版。自出版以来,刊发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文章,在国内外学界具有较好的影响力,不断推动潮学研究发展。但2016年后,因故暂停出版。现经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以集刊方式继续出版,巩固好这一学术阵地,继续为学界搭建一个开放、综合的高水平学术交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最有作为的帝王之一,被后人称作“永乐大帝”的他五出漠北,收复安南,迁都北京,推进文官制度,削弱诸藩势力,强化中央集权,派郑和下西洋,修《永乐大典》,一手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永乐盛世,也奠定了明清两朝的中国疆域版图和基本政治格局。同时,明成祖也是明朝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帝王,围绕对他的评价,相关争议一直延续至
本书是我国著名民族学家林耀华先生的代表作,曾于199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编是作者于20世纪40年代初对凉山彝族地区进行田野考察的成果《凉山彝家》,曾于1947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第二编至第四编分别是“凉山彝族今昔”“三上凉山”“半个世纪以来凉山彝家的巨变”,均是后来在新中国成立后作者多次再访
《蒙古社会制度史》是苏联学界首部研究蒙古封建制度创建及发展历史的著作,为蒙古社会形态的演变提供了经典的解释。作者弗拉基米尔佐夫认为,蒙古社会的历史就是蒙古封建关系发展的历史。全书以时间为序,分古代、中期、近代三个时期,并借助大量不同文字的材料与典籍,细致入微、全面丰富地描绘了蒙古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他富有创
《三国志》为二十四史之一,由晋代史学家陈寿所著。全书记载了我国三国时代三个割据政权(魏、蜀、吴)的纪传体国别史。作品叙事简明,记事翔实,遣词考究,文采斐然,在史料取舍上也十分严慎,是二十四史中评价颇高的前四史之一,被我国历代历史学者重视。
各朝帝王互怼1周天子姬延创建帝王交流群,各朝帝王纷纷受邀进群秦皇遇见了汉武,唐宗遇见了宋祖……个个都是主角儿,他们之间究竟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秦始皇携胡亥对阵大汉天子,刘邦一句话转移矛盾:两汉多少传奇事,谢谢胡亥送江山。汉武帝刘彻与唐太宗李世民互赞对方朝代的文学成就,成为商业互吹的典范。武则
一部富有烟火气息的唐代生活史。从基础史料、唐人笔记、唐传奇、敦煌遗书和文物中,作者试图打捞起浩瀚史料中漏下的碎片,诸如衣冠、夜宴、城市、胡人、庄园、女子、少年、寺庙,来还原一千四百年前唐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 本书文笔优雅、从容,通过古今中外的横向、纵向对比,让今天的读者能够身临其境,你可以穿行在唐代通往撒马尔罕的丝
《唐宋历史评论》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组织策划的以唐宋史研究为主的专业历史图书。唐宋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继周秦之变以后再次经历重大社会与文化变迁的时期,魏晋以来相承之旧局面,赵宋以降之新文化都在此时期发生转变与定型。唐朝以其富强,振作八代之衰,宋代以其文明,道济天下之溺;唐宋并称,既有时间上的相继,又有文化上的相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