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庶昌于第二次出使日本期间,广泛搜罗黔中历史、文学、地理、风俗以及有影响的人物的轶事与掌故,写成《牂牁故事》。6册,墨笔誊写稿本。部分稿纸下端印有“松竹斋”三字,书中有作者亲笔圈点。此稿名为“故事”,实为方志体例,内容有建置、考证、杂记、险要、名胜、古迹、金石、冢墓、历史人物、本朝人物、人物琐记、历史烈女、纪事、农桑水
本书是一本学术论文集。本书是《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22辑,是黄河文明发展研究的集成之作,集中体现了黄河流域悠远流长的文明。内容涵盖面广,包括黄河文明专论(黄河史专题)、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黄河文明与文化四大专题板块的文章,总共入选21篇高校相关专业学者的高质量论文。这21篇论文内容专业性突出,论证
本书是一本通俗理论读物。该书将130部中华经典读本按照经、史、子、集四大部分类,对每部中华经典的历史地位、作者简介、内容简介、核心思想以及价值影响做简单的介绍。经部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内容;史部包括《史记》《汉书》
本书共十一章,内容包括:三秦文化概述、三秦文化遗址、三秦名山、三秦历史名人、三秦教育、三秦民间艺术、三秦民俗文化、三秦寺庙文化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一门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各专业本科阶段实施考试。这门课程兼备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历史课的特点,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以及将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改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本图书围绕历年真题及解析,深入
(嘉靖)黄陂县志三卷,明李河图修,明俞贡等纂。《黄陂县志》嘉靖三十五年(1556)刻本。全书三卷,上卷图考、建置、沿革、山川、风俗、物产、户口、田赋、徭役、秩官,中卷公署、水利、惠政、学校、选举、兵防、秩祀、名宦、乡贤、灾祥、户外,下卷艺文。(康熙)黄陂县志十五卷,清杨廷蕴纂修,康熙五年(1666)刻印。卷一舆地,卷二
本书用地图的形式展现中国上下五千年来历朝历代在中华版图上的位置和疆域变迁、政权演变过程,全方位、大格局地展示中国疆域的变迁,从地图的角度来细读中国文明,让读者能更系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社会生活、经济、科技、思想艺术等方面的内容。书中的特色还在于用色段和图示绘制出一条历史长河,清晰地勾勒出历史发展的脉络,直观地展
本书共分七章。第一章“起源”,介绍沙田疍民的来历,以及他们与东莞沙田的关系;第二章“发展”,书写疍民的生活情况、劳作情景,以及他们的成长历程;第三章“民俗”,写沙田疍民的婚俗,衣着装束等民俗风情;第四章“歌咏”,写疍家的咸水歌,咸水歌是疍家文化的灵魂;第五章“龙舟”,叙述沙田龙舟从无到有的发展史,龙舟也是疍家文化的重要
本书共十二章,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哲学、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传统教育、中国古代宗教、中国传统礼仪、中国传统节日与风俗、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国传统艺术等。
《华夏文化论坛第三十一辑》本着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繁荣社会主义人文科学的宗旨,以开阔的视野、创新的精神、多学科的视角容纳文学、语言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的优秀科研成果,开拓和深化中国文化研究,寻求人文社会科学整体性研究的深入发展,努力成为展示创新性学术成果的平台和百家争鸣的论坛。全书包括中国思想史与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