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张江华先生曾多次进藏就各地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进行广泛的田野调查,熟悉有关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的藏汉文历史文献、档案等。本书基于作者多年的研究积累,对西藏封建农奴社会的萌芽、形成、发展和衰亡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阐释和解析,从7世纪西藏封建农奴社会的萌芽,一直写到20世纪前期的西藏社会,时间历史跨度达千年之久,使我
本书主要论述了两汉时期敦煌的发展历史。本书通过全面整理传世史料中有关敦煌地区的记载,并充分利用敦煌及其周边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出土文献资料、考古发掘资料等,对两汉时期的敦煌历史进行研究,包括敦煌早期文化(如玉门火烧沟文化、骟马文化)、敦煌早期民族(月氏、乌孙、匈奴等)研究等。结合传世史料、考古资料、河西汉简等,全面考究敦
《细读秦亡汉兴》一书作者以全景视角结合关键人物,完整复原了从秦始皇晚年到群雄起义推翻大秦,再到楚汉相争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的那个风云时代。作者的叙述既有精彩的宏观叙事,也有独到的细致分析,并通过生动的文笔,为读者详尽道出秦汉王朝更替的历史启示。
《中国公共史学集刊》由中国人民大学史学理论研究所组织策划,致力于在中国历史学界推进公共史学的发展,提倡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推动历史学在注重基础研究之同时,努力走向人民大众,让历史学成为公共文化产品生产的基础之一;既刊发有关公共史学理论探索的论文,也刊发实践经验介绍和相关评论、调查等稿件。本书编辑主旨取法《禹贡》与《食货
本书分为六章,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炎帝神农所创造的巨大功绩、以及神农文化对当今社会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传播弘扬神农文化,为实现中国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神农文化发展新时代!
本书是20世纪中国文化研究奠基者张岱年先生的集大成之作,首次系统地以图文形式面世。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详细梳理了中国文化传统的脉络与体系,总结出中国文化传统的内涵与核心,把中华民族的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它以哲学思想作为文化的核心,并且作为文化的起点来解读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价值、主流观
本书汇集了汪德迈历年来汉学研究的部分成果,主要是近几十年于中国和法国各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学术演讲,按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论古文字与古代思想关系;论经学和儒学;论古代哲学、法律和艺术;谈与恩师饶宗颐先生的学术交往以及对自己学术经历和思想的总结。代表性文章有《中国特有的相对应性思想之起源:龟卜术》《重新研究和翻译五经的意义》
本书作者亲历亲闻了莘庄七十多年来的历史风云和社会变迁。近三十年来,莘庄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莘庄”渐行渐远,历史遗存瞬间消失,老一辈未曾细述史实就撒手离世,更促使作者有心追溯出生之前的故乡风貌和历史真相。于是,长期收集,反复思考,如实记录,一再梳理,便有了这一册《莘庄史话》,也为故乡推荐一连串历史文化资源,实现
本书为复旦知名学者唐明燕的一部教育论著。全书主体分为三大板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主要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上为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所注入的思想观念,所奠定的基调、底色,以及介入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方
本书共分八章,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进行研究,选择大运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调查、文献研究、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基于大运河,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对我国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出建议。第一章为文化遗产概述,主要对文化遗产的内容进行了介绍,让读者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